观前人所未见的风景,享前人所留的安宁。前人所在历史长河中书写的史诗是壮丽的,但身为后辈的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坐吃山空”,而是披荆斩棘,让时代的精神在岁月更迭中薪火相传。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须做事勤恳认真,方有书写个人和时代的瑰丽诗篇的底气。《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出生于农村,家庭更是贫困,可是他依旧能坚持在县城里读书。虽然有时会因为家境而自卑,但这恰巧也促成了他的进步。而后几经波澜,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历时五年,他不仅从一个揽工汉变成了挖矿工人,还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布局。时移世易,他不畏惧时代的洪流,仍迎难而上,积极进取,他的蜕变与时代变幻,自身勤奋刻苦的生活态度皆密不可分。正如雪莱所言:“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勤恳认真只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态度,要想更上一层楼还需发愤图强,后书写史诗级的诗篇。《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抹惊艳四座的色彩——正值碧玉年华的武亦姝凭借自己丰富的诗词储备一举夺魁。诠释了何为“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于生活可见之处积累诗词,奋发向上,未敢松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待到彼时,只需一个跳板,便能“击长空”,“翔浅底”。撰写属于自己的诗篇。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波澜壮阔的史诗的创作者们都不乏一种精神——敢为人先。放眼全球,无人在定制应用域加速方向取得成就时,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挺身而出。此后,他致力于对此的研究 。从零到一,从一到百,他在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推动着我国在智能芯片领域的不断发展。古往今来,从不缺乏奋勇争先的人,但有大成者,必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神舟飞天,铁路四建,高楼大厦平地起。随处可感受到“改革的春风”。我们争做不畏巨浪的“弄潮儿”,深入海中觅得骊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接过中华复兴的接力棒,勤奋刻苦,奋发向上,敢为人先,书写了一章章的壮丽诗篇。时代的征程是无尽的,但见那精彩纷呈的诗歌画卷,便多了几分趣味罢。而我们愿做远游的诗人,携卷卷诗篇,见远处青山。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取材丰富,文笔优美。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