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曾经是一个美好又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现在,他就站在我们面前,笑着向我们招手,告诉我们胜利已经到来。怎样实现小康?靠传承,靠奋斗,靠奉献。
是传承,实现了小康。漫漫历史长河中,“小康”一词虽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民众频繁提及,但人们追求小康的脚步从未停止。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纲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孙中山先生的“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不表达着人们对小康生活的祈盼。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胡大一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他在我国率先成功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开辟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推动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相融合。他用仁心仁术书写着医者精神,传承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家训。出身医学世家的他传承着家族长辈世世代代守护的医者精神,在医疗方面为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添砖加瓦。
是奋斗,实现了小康。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分别担任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包揽了帮最困难的市县脱贫的任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用奋斗践行初心与使命,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用不懈努力书写了一份完美的答卷——2020年,河北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上首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党的干部用汗水书写的华章,铸就的辉煌。
是奉献,实现了小康。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奉献铸就小康。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付出,将美好年华奉献给脱贫事业。坚守大山35年的李保国、投身教育的张桂梅、捐躯家乡的黄文秀、鞠躬尽痒的黄诗燕,他们把美好的年华化作鲜花送给人民,化作篝火照彻前路,化作利刃披荆斩棘。他们像点点萤火,在长夜中散发着微弱的光线为人们照耀前路,终于迎来美好灿烂的黎明。
是传承实现了小康,是奋斗实现了小康,是奉献实现了小康,是中华民族饱经沧桑但仍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让小康之火燃遍九州。放眼望去,华夏万民同乐,一派繁荣景象。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结构清晰,取材独特,文字很有风格,有自己的思考。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