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如今已经年逾古稀,他皮肤黝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总洋溢着暖暖的光芒。或许是因为儿时贫困窘境的影响,我的爷爷在衣食无忧的今日也仍旧秉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
“爷爷,这鞋子都这么旧了,丢了吧。”我拿起那双早已经破的不成样子的鞋子展示给爷爷看。面对我的提议,爷爷明显不同意,只见他乐呵呵地拿过鞋:“还能穿呢!”我本想开口再劝,可一旁的爸爸却摇了摇头,我很是不解:这个时代,物资富裕、生活小康,为什么爷爷还是如此“小气”呢?但直到那次,我才发觉爷爷竟是如此慷慨大方。
记得当时地震的消息刚刚传来,爷爷就马不停蹄地赶去银行,将积攒已久的存款全部取出,然后又跑到社区捐款处捐了出去。面对爷爷一反常态的壮举,我不由得怔愣起来,随之也深深地意识到爷爷并非吝啬小气,而是希望物质性的东西能够用在紧要时刻。打破爷爷是“小气之人”的事情并不止地震捐款,还有他对各类书籍热情的购买。
我常常都能够见到到“小气”的爷爷重金一掷,从书店里搬回许多书。走进爷爷的书房,很多人都会被那壮观的一幕所震惊:无论是传统名著,还是国外经典,他的大书架上一应俱全。但纵使已经拥有了如此之多的书籍,爷爷仍不“满足”——他一有空就会去书店淘书,遇到喜欢的,无论价格多高,都不会有丝毫犹豫。
我盯着爷爷有些“浪费”的行动,有些疑惑,爷爷似乎也是看穿了我的想法,便笑言:“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人活一世,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书即是我们成长进步最营养的土壤,在这方面可不能小气哦!”
爷爷这种品质让我深深受益,在未来的成长路程之中,我也会向他看齐!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丰富,语言生动,情感饱满。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