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活也开始高速发展,城市竞争频繁,生活节骤加快,不过人开始“固步自封”,停留在安适圈中,进行“躺平”的生活。城市里面的大老板忍受不了大城市快速的生活,把公司的业务交给管理层之后,转身回到三四线家乡过着慢节骤的日子似乎已成常态。而进一步地挖掘,所谓的“躺平”生活的实质就是不愿上进,不追逐目标的逃避想法。他们已经在无形中为自己画定一个圈子,享受着里面安稳的环境,不愿再踏出一步。“大城市的生活”是圈子外的,一旦接触便意昧着要面对成千上万与你旗鼓相当甚至更胜一筹的人的竞争,“三四线家乡的生活”是圈子内的,在此便可享受不用过分竞争的日子。而再进一步的挖掘,所谓的“停留原状”便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对失败的恐惧。
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儿女常常享受着父母带来的好处,风雨被父母挡去,而儿女则被当作了“温室里的花朵”,恐惧竞争,恐惧失败,恐惧挫折,于是一旦脱离父母便不能忍受“大城市的生活”。面对大城市里面环境的压力以及各方各面的不顺利,再加上现在网络上宣传的及时享乐的观念之后,许多年轻人的观念随之变化,开始了躺平,这便为“躺平”的第一类人。而第二类人便是毫无目标,只为生存而生活。他们信奉着“得过且过”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追求,只为完成每天基本任务即可。而这类人的安适圈已固定,不会再走出安适圈一步。他们“躺平“生活,也“躺平”了人生,终日只能浑浑噩噩,大龄男女青年坚定“单身主义”,不买车也不买房,自己挣的钱自己花。生活水平一般,也不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觉得如今的日子也过得下去这便丧失了斗志,失去了目标,不再知道意义何在,最开始的“躺平”生活到了后面的输了人生,这种所谓的安适圈令人放松,也易使我们失去斗志,正是因为如此,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开始沉浸在安适圈中,逐渐的无法自拔,纵观历史长河,有多少人是因停留在“最安稳的位子”而失败的?清朝因坚信天朝物资丰富,不愿再跟时代一齐发展,最后的结局就是被人炸开了圈子,最后倾倒。当下社会,“躺平”已成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而这却是万万不可的。曾经,香港赌神的儿子,他自己刻苦努力学习,从不去想要依靠父亲的名声来为自己镀层荣光,在最后他考进著名大学。他本可以因为父亲的财富而当一位绔纨子弟,停留在安适圈中等待继承财产。但他没有,他拒绝为自己画上无形的圈子,勇敢大胆地迎接“圈子”外的生活。他走出安适圈,打破了它并取得了成功,如果你想想,他那一天没有走出安适圈,还会有他现在的自己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奋斗,不应该沉浸在躺平,沉浸在安适圈之中,安适圈从来都不是人们生活的最好选择,反而会影响你的志向。
因此,我们新时代的人应拒绝“躺平”,走出安适圈,大胆迎接挑战,才会有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点评:作者在文中就“走出安适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议题颇具时效性和时代感,很有现实意义,作者选此加以探讨,不仅罗列诸多与此相关的现象及问题,还以恳切的言辞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可见作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和积累。不过文章存在主题不单一的问题:作者既提及“走出安适圈”并以此作为题目,又在论述中频繁谈到“不要躺平”,但二者其实概念各有侧重,“走出安适圈”更倾向敢于接受新事物、新挑战,而“不要躺平”则偏向用积极上进的态度面对工作或者学习等。主题不单一致使文章主题不明确、论述不深入、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出现,加之作者没有选取一定的框架和模式让自己的观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呈现出来,所以文章整体的论述效果并不理想。作者还需找准主题,梳理思路,对文章再做思考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