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即人的品性。自古以来,人们对人性就有着许多的思考,常常透过一件事,看出这个人的人性。那么,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之中,如何认识人性呢?我看,应:“识”性,“道”性,而后“善”性。
识“性”,认识人的品性,发掘其善恶之本源。一个人的品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周围环境的促使下,使形成了一个个或好或坏的人性。而认识人性,便显得尤为重要。善,可以让人感受到世间的爱与温暖;而恶,可以让人体会到世间的恶与卑劣。认识人性,发现人的善恶与否,让善发扬光大,让恶无处遁从,让社会和谐稳定,让国家安定幸福。
“道”性,说道人的品性,言通其行为之正误。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时常会关注到国内乃至国外发生的各形各色的事情。本年年中,在国内便发生了一件让无数人讨伐的事件:唐山欧打女性事件。从中,我们深恶痛绝,懂得了什么叫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无数华人乃至外国人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指责与抨击。说道人的品性于此淋漓尽现。在说道之中,恶人难逃其咎;在说道之中,无辜之人的权益得到维护;在说道之中,正义从未缺席。
“善”性,从善人的品性,归正其内心之良知。«三字经»中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应向善,固来向善。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每时每刻归正自己的行为。犹如在无际的浩瀚汪洋中行驶的一轮船艇,舵是自己掌得,如若要驶向目标地,必须规正方向,按正确的方向行驶,才会离终点越来越近。善,实则不难,难的是从善路上无尽的诱惑与利驱。但善,在每个人心中,我认为应置于利之上。善,是一个人发展能否长远的准则,善后而利,才可使一个人的发展得到护航。
“性”,无非非善即恶,非恶即善。但我们始终应将善秉持于心中,将恶无形于任意。从善于性,向善于性,才是人性最正确的准向。
“识”性,发掘善恶之本源。
“道”性,言通行为之正恶。
“善”性,归正内心之良知。
人生路漫漫,“善”性方可使路致于远,亦可使路致于明。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有自己的思考。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作者首先解读议题,然后剖析原因、分享看法,循序渐进地展开了论述。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