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争之德助不争而胜

三年级 议论文 768字
2022-12-02 19:38:40

“企者不立,跨着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追求天人合一的老子,其不争思想曾遍布神州大地,然而,此“不争”非彼“不争"。

与人“争”,常伤和气;与己“争”,可以转化为激发潜能的动力。不争,指的是不与人争修己的功夫。

它曾被许多人定义。三毛如是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非常沉默,从不骄傲,丛不寻找。”又如关汉卿曾有言,“离了名利面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不论是三毛的沉默,还是关汉卿的闲快活,它们和“不争”有着本质上的共同性。因此,“不争”,是不与人争。

顺其自然,以无为而胜有力。无为不争不是青年人口中所道的“摆烂”,更不是“破罐子破摔”。采菊东篱的五柳先生,虽离开车马喧嚣隐入深山,但他仍然认真生活,在生命的阶段写下不朽的诗歌篇章。文人笔下的梅花,亦是如此。生干驿站、深山、寒冬,不断的磨砺自己,默默的修出自己的正果,始得

“梅花香自苦寒来”。如若陶渊明没有

隐居深山,何来绘山川绝境的传世佳作;如若梅花不生于腊月,何来暗自芳香流名万世?不争,是修己的功夫。

扬不争之德,方福种心田。不争的人常常获得很多,一日不争,胜过耕一区好田。“一心努力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结果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是把桌子上的好东西也扯到地上了。”如果没有用力去扯桌布,好东西是不是也不会被毁灭?是的,那样就不会搞得一塌糊涂。可见,扬不争之德的重要性。

于人谦而不争,以成己之标杆。对待长辈“谦恭”,对晚辈“谦逊”,待平辈“谦让”。这也是抵达“不争”所需做到的。儒学中有不少论语不少章节有提到过这些处世不争的要求,又诸如魏徽“念⾼危,则思谦冲⽽⾃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如果圣人未做到“谦”,又如何做到“不争”呢。

“不争之德助不争而胜”,此乃人生一大般若。也罢,菩提树下寻一方青石,静待,看沧海桑田。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取材真实,文字很有风格,有自己的思考。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文章结构尤其严密,这也让文章的论述在清晰有序的文字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