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中的这句话,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也依然适用。浴室时,我们不妨如《中庸》所言,慎重思考,明辨是非之后再发声。
理性发声的前提是慎思明辨,战国时齐国政事都交给地方大夫处理,齐威王近臣对阿地大夫大肆褒奖,对即墨大夫却颇多贬低。齐威王接到奏报并没有直接下令赏罚,而是派人查看两地政事,发现即墨百姓安居乐业。阿地却农田荒废。最终发现是因为阿地大夫拉拢身边近臣才有的连番好话,于是下令封赏即墨,烹煮阿地。齐威王用自己的行动发声,成为一代明君。
大多数的时候,人们并不缺乏发声的勇气,缺乏的是在发生之前对事物理性的辨别。丘吉尔说的“多数人有眼睛,极少数人有理智”正是这个道理。也正是因为一些人的思虑明辨,发出的声音才会对社会产生更多正面的力量。
一定程度上理性发声,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正道义。近期河北唐山几名男子吃烧烤时,对同店就餐的女性搭讪不成,恼羞成怒,大打出手。视频传到网络之后迅速发酵,人们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纷纷为其发声谴责,其中不乏一些公众人物,涉事男子也很快被依法抓捕,可见人们对世间不平之事发出的正义之声,犹如雷霆之声,能涤荡一切污浊。
有德之人,绝不泛言,而无德的言论,伤害是巨大的。那些趁着疫情,散步谣言,抬哄物价的不法之徒,最终伏法。现在是信息时代,事件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被网络无限放大。舆论泛滥之下,真相或许会被掩盖,这更需要我们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时,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发出正公正道义的声音,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送出一份暖心的声援。
孔子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先贤尚且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不发声,身处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信息时代,每日面对各种各样讯息的我们更应该如此。谨记,慎思明辨之后的呐喊,才更有力量。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有条理性,文笔流畅,见地独到。文章结构尤其严密,这也让文章的论述在清晰有序的文字中展开。作者首先解读议题,然后剖析原因、分享看法,循序渐进地展开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