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几米和苏霍姆林斯基都强调了人各有别,他们深喑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悟到这一道理,弘扬赏识教育的理念,让赏识教育慰然成风。
赏识教育是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学生因为家庭背景、所经历的事情不同,表现出的个性、能力、智力都不尽相同,只有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埋在沙里的金子,扎在土的新苗,我们才会相信他们终有发光的那一天,终有破土的那一刻。赏识教育是怀着“花苞”的心态,滋养每一位前来采蜜的蜜蜂。因为赏识教育的滋养,少年时期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的华罗庚最后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大数家;因为赏识教育的出现,苏轼、曾巩等不完美的人得到了欧阳修的重视和重用,最后都成为了名垂千古的大学问家。若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那赏识教育便是阳光、是雨露。
赏识教育是聪明智慧的教育。赏识教育尤如手电筒,教师要利用聪明智慧打开它的开关,从而照亮学子前行的路。在历史的岁月里,有许多教师执着相信“聪明的不用教”,意思是,在他们眼中,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程度,在他们一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命中注定了。其实不然,论语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人们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皆表示教师工作具有为学生“精心打磨”的工作特征。倘若还一味秉承着“聪明的学生不用教”这种思想,不可谓不愚昧至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为一种聪明的教育。
赏识教育并不是鼓励加表扬的教育。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用理性的头脑、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味的鼓励和表扬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长久的进步和发展,反而会让学生“迷之自信”,失去对自己正确的判断。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慈相济,要让学生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要让学生懂得“书山有路勤为经”,做到给予学生阳光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经历“风雨”。唯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绽放光彩。赏识教育当理性地看待。
党的“二十大”会议指出,要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当激流勇进,拼搏奋进,用力挺进。深刻领悟赏识教育的真谛,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唯有如此,才能为第二个奋斗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