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之亮处是你的长叹、拍抖声。刺破黑夜,留下苍穹,一腔志,踏破芙蓉;而纵观古今,我低声浅语:“谢谢你的提灯之火。”
孩提无知,何为“爱国”意?兄辈之说,不过耳耳,如蜻蜓点水,浅浮般来也。秋日下午,闻逢一句词:“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原本无意,却又命运相赠,小跑去找长辈,父亲告诉我:“他是一名古代大词人的名词。”问:“什么是词?古代又是什么?”无言以对,父亲察觉问答不不能让我深刻理解,便以一句结束:“等你再大一点就知道喽。”初长成,得知那位家喻户晓的大词人:辛弃疾。不曾想,灯火就此点燃。
以字交流,携火光束读你的人、事。你擒钢刀利剑,奋勇杀敌,跃马横刀,只为收复失地报国,而做这些事时,你不过还是一位年仅22岁的英雄少年,你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先后名。”却又不想,你再也没有了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只能为历史悠悠长河中留下一声声悲叹、不愤,你叹:“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拍拦杆,无人会,登临意。“你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用血和泪涂抹成词,不愿做词,只想挥热血,擒刀杀敌,收复失地,可报国无门,历史看中了你的才气,但拍杆声,生生不息,你嘲讽自姓名,弃疾,弃疾,没有弃疾病,只有一块心病:金瓯月未圆,山河破碎,无人会。你提灯走来,点亮灯火,你的爱国之心。长情叹说:“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热泪横纵壮心不已,一词终了。
我震惊,遗憾,浮现出你提灯的模样,双眸中只有无奈。又读,突觉,南宋北宋积三百年之动荡,才有一个辛弃疾;细悟,已沦陷。
我走进了你的引子,走进了诗词之界,手提一盏灯的你,点亮了我的诗词之心,我感唐之盛世,清之无能,结宋之词人。是你,是辛弃疾。我感受到了爱国之心可以多么热烈,报国无门的心可以有多悲烈。是你,是我们的大词人辛弃疾,是历史都想让他施展才华的人,赠于他爱国,赤子之心,如引我进入诗词之界,历史之门的灯火那般明亮。后人说你像东坡那般豪气,又说你似易安那样婉约。可你是你,是那个会永远让我铭记的辛弃疾。
欲说还休,历史的长河会将你炽热的爱国心永远存留,会将你的悲叹转换为给予世人的泉水,而我,会永远记住你的灯火,提灯走来时双眸中坚毅的模样。为我的世界添上了一笔诗词画意。
回忆落幕,我望向栏杆,仿佛又听到了你的拍杆声,道来一句:“谢谢你的提灯之火。”
教师点评: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情感饱满。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