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三年级 议论文 1008字
2022-10-20 18:11:11

中国人对红色的挚爱和追随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红色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底色,它流动在中国人的血脉中,也传承在我们的民族基因中。正如孟晚舟说的“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红色基因从何而来?为何出现?

也许是林则徐禁烟的时候,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许是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军事路线,红军扭转了长期以来会挨打的局面。也许是毛泽东在1920年10月开辟了井冈山道路。也许在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让中国人意识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明白了,中国现在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

历史沧桑巨变,岁月的河流滚滚滔滔,我们怎能忘记那些用血肉铸就到的辉煌,把生死置身事外的英雄前辈。在战场上子弹是不长眼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怎样。黄继光高举炸药包冲锋陷阵,骨子里透出中国人不怕牺牲。被敌人捕抓,面对严刑拷打,江姐痛苦着,呐喊着。江姐呐喊出中国人不屈的斗志。董存瑞,一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手抓炸药包冲进敌人的暗堡,牺牲了。他们向我们诠释了中国人的精神斗志,正应了那句“欺中华者,其者必诛!”

传承红色基因靠后代!中国没成立之前有这么一群不畏困难的勇士,他们是谁?

陈望道在1920年4月底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因为他,我们接触到了新的思想。1937年陈勉怒在香港郊外开展了研究工作时,遭英国巡捕的毒打,当场昏迷不醒。由于常年奔劳劳碌,陈勉恕积劳成疾,旧病发作,病情恶化,不幸逝世。等爱国勇士为国作出贡献。从他们身上我看见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困难,对党忠诚。他们正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是后人的榜样,是中国人的象征!

现代社会是否有像陈勉恕和陈望道这种人?有!肯定有。

黄文秀在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贫困村担当驻村第一书记。看望完生病的父亲,在赶回百坭村的途中暴雨引发了泥石流,这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将黄文秀永远定格在30岁。还有白衣天使梁小霞,她大可不必去武汉做护士,但她爱国爱人民还是去了。因时常带着闷热的防护服,厚厚的,医用口罩,三层手套风景和护目镜导致身体不适,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还有来自广西的黄大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日夜奋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昼夜不停的操作着电脑,有时四处奔波出差,因此被称为“拼命三郎。”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瞒着所有人,病情不断恶化,终于这支钢硬笔直的杆沉重的倒下了。这就是中国人,不输任何国家,民族的中国人!即使牺牲也是为国而牺牲,所以他们也是为国而生。中国需要这样的爱国之士,是他们用红色拼起这面骄傲的五星红旗!

纵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人才。那些刻在骨子里那份红色基因,我们永远不会丢弃。中国人的血脉里流着先人的血,那是耀眼的红色!那股红色暖流在每个中国人的DNA里盘旋,中国基因像五星红旗一般永不褪色!

教师点评: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情感真切。文章对红色基因的讲述由古至今,层次分明,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正文由红色基因的起源讲到红色基因的传递,再到红色基因的未来传承,划分了文章严密、清晰的层次。既有引用,又立足当下,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文章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