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被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中,潜移默化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
科技是一盏明灯,照亮了病患孤独绝望的内心,带给他们温暖的希望。曾几何时,医者们还对一些小疾病束手无策;曾几何时,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的生命在流逝;曾几何时,病患们忍受撕心裂肺的疼痛却无能为力。而如今,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医学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们从没想过,手臂即使断了也可能接上,于之前相比同样灵活;以前人们从没想过,眼睛即使失明了也可能重现光明,饱览祖国山河的锦绣壮阔;以前人们从没想过,耳朵即使失聪了也可能倾听音乐的美妙旋律。科学技术把幻想变为现实,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拉回徘徊在生死线的人们,带给病患们希望的曙光。
科技是一道浩浩长风,驱散了农民们的疲惫,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曾几何时,农民即使累得精疲力尽也吃不上饭;曾几何时,普通老百姓连喝碗米饭都是奢望;曾几何时,李绅无奈地感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然而现在,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科技代替了人力,科学家们花费毕生精力的研究,让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再也不会吃了上顿愁下顿;再也不会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科技,是丰收时沉甸甸、饱满的稻谷;科技,是广大人民群众喜悦、幸福的笑容。
科技是一双翅膀,为人类的理想带来了动力与实现的可能。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蟠桃盛会……这些神话故事无一不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天空的无限畅想与美好愿望。14世纪末,明朝的万户最先想到了利用火箭的力量“飞天”。但不幸的是,他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58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誓:“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下,中国航天事业在大漠戈壁中迅速发展。中国航天人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轮换中砥砺前行。6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已经取得了运载火箭、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间站等多项里程碑式的进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漫步太空的国家。
如今的我们,生长在春风里,沐浴在阳光下,包围在爱意里,享受着科技的便利,当少年立志,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为科技强国做岀贡献。
教师点评:通过文中所谈及的自己对“科技”的认识来看,“科技点亮生活”既是观点也是结论,这一题目的取拟也显得精当而具体。从科技在医学、农业和航天这三个领域的作用出发,小作者以“科技照亮病患孤独绝望的内心”、“科技驱散农民的疲惫”、“科技为人类的理想带来了动力和实现的可能”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文与题的深度呼应,以及联系生活、广泛取材的论述过程,让文章因“观点”与“实际”的贴切结合达成了主观与客观的交融,从而更具说服力、启发性和吸引力、亲和力。文章虽然只谈及科技在三个方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其中未必没有穿插其他领域,由一点及多点,“科技点亮生活”在文中有了较为充分的体现。而在结尾,小作者完成了一次由科技享受者变为科技操作者的角色转换,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国家,感情真切,感召力强劲,颇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