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刘诗雯的泪水淌过心酸与愧疚,王璐瑶失利后的自拍引起公愤,观众无法演绎真君子风范,叫人“哀痛欲绝”。奥运自古展现运动风采,却不知何时被贴上“成败”标签。英雄不以成败而论,搏至无憾贯长虹;观众不应将成败一概而论,保留“留余文化”乃世事所需。
适时松绑,输赢都美。“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丘吉尔如是说道。金博洋突破长期低谷状态,无缘领奖台,但奥林匹克精神使得浴火重生。奥运不乏失利案例,关注焦点应是背后付出的汗水,他们对运动刻到骨子里的热爱与未来理想。奥运精神常在,运动员和观众应是其乐融融“大家庭”,运动员背负着观众寄托的愿望,教练给予的力量。且看刘子旭双手冻僵,内心烈焰融化冰雪,不断攀升的成绩是奥运精神最美见证。每个运动健儿都该被铭记,每一个迎难而上的英雄到底才是感动我们的地方。
放运动员以“自由”,换一种说法,我们应含包容之心。包容之心是什么?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成败自古难料,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该怎么做?以宽容之心为运动员的枷锁开锁,道德解绑是奥运之美的另一种解释。江海有潮起潮落,才不至于泛滥成灾;因画留白,而多了意境美感。于个人,运动员乃至国家也是如此。
于个人而言,应该为运动员松绑,选择将目光放至过程,而非结果。不要“神化”任何一位拼命付出过的运动员,无人理应背负的“常胜将军”而负重前行。部分“键盘侠”应摒弃高屋建瓴,以至高无上的神的身份评判运动员,要扭转病症,懂得欣赏奋斗姿态,领悟奥运精神。这才是奥运健儿们真正需要的。
于运动员而言,平复利刃所划疴痼,点亮幽黯之魂,发扬时代赐予更高的奥运精神。把困难当成“垫脚石”,把恶语当成“练兵场”。君可见易中天被央视采访“如何看待自己广遭异议?”他泰然答道:“异议好比台风,我介意与否都不能改变什么!”易中天对恶语的包容使其豁达,所以不管结果如何,努力过的身影永远玓瓅。 于国家而言,发展“美美与共”。追溯上古炎黄二帝合力打败蚩尤,到赤壁之战吴蜀抗魏,如若不是包容彼国,哪来共赢?或许“留余文化”早渗透在前辈们的过往中。中国对别国文化以及信仰的包容,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信仰者的自由。国家更该打造包容为基的天平,推社会和谐。
失利已成过往,辉煌还待创造。身为新时代的我们,不仅需要遵守网络秩序,更需要保留“留余文化”。不以成败论英雄,搏至无憾贯长虹。人美,力量美,表情包美,全力以赴的身影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