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情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看似“可遇不可求”的妙手,在我看来,是苦练本手功夫的必然结果,一昧追求妙手,而忽略本手,只会落得惨烈的结局。
年已百岁的物理巨擎杨振宁曾因故缺席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取而代之的是一块亲手写就的书法作品,上书“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八个大字。杨老格局之大,胸怀之广,令许多所谓专家学者面露愧色。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正因为对知识心怀敬畏,求学路上虚怀若谷,不自满,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杨老才能在今天唤起我们的发自内心的敬仰,成为一代青年人的榜样。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略带调侃的话实则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只有筑牢根基,才能得到提高。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沉潜十年》,是钱老在批评北大青年的“精致利己主义”而后,提笔而作,饱含深情与期许,其内涵和筑牢基础如出一辙。越是浮躁的年代,就越显得“沉潜”的可贵。很多毕业生对此毫无体会,自以为学得够了,可以登台表演了,殊不知人生的学习才刚刚拉开帷幕。失去了巩固基础的环节,一切华丽的招数都只会让你看上去像一个跳梁小丑,从高处坠落,最终摔得一败涂地。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中的三种姿态,更是人生的三种姿态。一昧追求妙手,终会落入俗手,惟有苦练本手,方能厚积薄发,使出“石破天惊”的妙手。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奶奶厚积过后的感悟,人们往往忽略了成功的光鲜亮丽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独坐冷板凳,反反复复的练习。正因此,很多人不愿意“沉潜到学术、技能的最深处”,转而投向对自己要求更高的行业,最后是折腾许多年,却总在受人耻笑,原地踏步。
既然如此,何不反其本也?舍本逐末,犹缘木而求鱼,荒唐可笑。中国的工业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靠的就是前辈们辛苦打下的工业基础,一旦脱离了这些看似不足为道的基础工作,中国的“钢铁长城”就会轰然倒塌,化为空想。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风云变幻,常常让我们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微妙关系,就可以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夯实基础,修炼好本手功夫,最终绽放出妙手之花,实现自我价值。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放下过往的执念,回归基础,思考当下的意义,丈量好脚下的土地,才能更坚定地仰望星空。少年贵在青春的心灵,八九点钟的太阳们,让我们筑牢本手之基,以坚实的基础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