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参加13届高考的唐尚珺,只为了一张清华的录取通知书,真的值得吗?在当今社会打工人的归属是资本与盈利,学生的归属则是考试与分数,他在自己的心里是“成”者,却是时间的“败”者,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属于“清华园”。
励志吗?励志,值得学习吗?不值得,一梦清华,万千学子心中的殿堂。“天才是由99%的努力和1%的灵感铸就的,但那1%也许才是关键”,人各有所长,花各有其生艳,能力者的缺失绝不会是光阴,在如此高手云集的地方,是他的梦,却不是归属,试想,好多高材生也许稍用力气就可以赶超他,他所有的努力,也许就是别人一蹴而就的,努力不会白费,时间却不会等人,更何况他的情况不允许整个家庭去陪他逐梦清华,人生的意义不应该只是“考大学”
席慕容说“人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和誉抄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他可以停下脚步回回头,用十三年的光阴换取家庭经济的稳定;他可以停下脚步回回头,用十三年的光阴陪伴他重病的父亲;他可以停下脚步回回头,为自己寻得城市的一角。可他选择追逐,抛下了人性的脆弱与顾忌,他逐梦,花光了所有的青春,只为一张清华的录取通知书。
成功者的眼界永远比自己的能力更胜一筹。“条条大路通罗马”,他可以用复读一年来提升自己的水平,而不是以青年的姿态重启人生,人要向前看,向前看的意思即是“践行最好在当下,发展最好在未来”,谁能说考不上“清华”未来就不会幸福呢?能力可拟,但拟不了光阴的变迁,唐尚珺的“回头一看”不知会掂量多少对望与遗憾,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将梦败给生活。
希望我们永远不会放弃追求人生与自由,只痴迷于一个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