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没有《三国演义》的精彩绝伦,没有《西游记》的跌宕起伏,更没有《水浒传》里的108条好汉。但他有的却是人生无尽的哲理,理解了《红楼梦》,你的人生就离成功近了一半。
比如《红楼梦》在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子上亭子的匾额题目,在这个情节中,有人主张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有亭翼然”中取“翼然”两个字题名,这种人代表的就是那些“读死书”,不知变通的。“翼然”两个字固然好听,但却忽略了其创作背景,“有亭翼然”是欧阳修在琅琊山建醉翁亭,展现的是携友饮酒作乐的风趣。与元妃题记根本没有半点关系。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而贾政则是觉得“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需偏于水,便认为可以取“泻出于两峰之中”其中的“泻”字,有人附和题为“泻玉”,但这里贾政选择的线也并非一个好选择,“泻”一般是指飞流直下的瀑布,水流凶猛,而这里的亭水处处沁润着悠悠诗意,这种借鉴方法虽比前者高明一下,却依旧不太妥当。而且“泻”还有借指家族衰败之意,怎么能用于这种大喜之日呢?
而贾宝玉不愿意用古人的生搬硬套,也不用父亲的含义取向,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沁芳”。这两个字在一堆自以为古雅文典地借鉴古人或直接应用古人诗句中的题名来得清新脱俗,不同寻常。俗话说,书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就是作者思想的真实写照,从对贾宝玉形象的刻画中,就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封建思想的厌恶以及追求创新的风格。
作为初中生的少年,作为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我们更要学会去创新。总是拘泥于一定规格,只知道用前人的智慧,不懂得创新,那么我们的祖国就不会进步,我们也不会成长,要学会创新,就绝不能思想单一,只会跟着大众的脚步,迎合世俗,自然不行。我们需要同贾宝玉般,不走凡俗之路!
正所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创新创新再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能真正做到“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