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之城亦可暖

三年级 议论文 950字
2022-06-13 19:17:10

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AI等相继问世,一座“云端”的科技之城在青年人手中建立,无声却迅速。可与此同时,不少老人对从“云端”远远传来的欢谑之声无感,他们只想读着报,在知识的旷野中安度晚年。

这本是不同的抉择,各取所需的双方无高下之别,但随着“网上预约”“线上信息采集”“健康码”等一系列科技纷纷上线,一些高龄的、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们享受不到互联网之利,却无奈地受其阻:他们骤然发现熟悉的“坐公交车”“看医生”被科技垒起了门槛。或许有些老人是年迈了,对五花八门的APP望而生畏,或许是害怕闪烁着蓝光的手机屏幕损害双眼,还有些只是习惯了原有的节类、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数十年前,他们也曾为了崛起的科技之城打下地基。衰老,不是一种错;落伍,更不是抛弃他们的理由。

科技的发展,不可阻挡。但门槛,却可人为改变。线上信息采集火爆之时,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在挨个敲响老人们的门吗?在线售票兴起之时,车站那门可罗雀的柜台是否还留下了若干车票现场发售?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提供健康码,家人是否想到开通“亲属健康码"为老人提供便利?这个社会从来不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我们忽视了它,忽视了我们身边的他们。若是我们皆能给予互联网边缘化的老人们帮助,或许这些老人们的生活将有不小的改善。

应用软件在当前愈发的复杂,“炫酷”的黑科技给予青年人“秀操作”的机会,却也对学习能力有限的年长者实施“劝退”。“秒杀”的复杂规矩激起少年们的心动,却也成了习惯“慢生活"长辈们的烦恼。为老人们定制操作模式或APP已成为迫切需要,它们不需要多华丽,但字要大,操作要便捷,易于老人们上手。当“网上预约"变得像打电话般便捷,或许更多老人会选择智能手机,一并走入互联网时代。

我们的科技之城应有它的高度和深度,阻碍着这些老人的科技城墙应该被打破。我们是造城者,将我们的未来、梦想、希望倾注其中,创造着心中的美好。但新事物、高科技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这个世界上还有老去的他们,不会使用互联网,只能对着繁华兴叹。我们也有成为他们的一天。若是云端之城不能尽快地承担起让社会中的每一份子携手共进的责任,明日的我们又该是怎样的彷徨无助呢?当科技之城降下壁垒,当云端之城的互联网让老人皆能自由进出、安然出行,可以在城中花园以便利的科技向我们传授一生所学时,这个社会或许也将更加平易、温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