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在如梦的浮生中思考人生的选择,思考青春的真谛。不同时期的人,各有不同的志向和抱负,但我们往往能从中凝聚出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家国天下,苍生百姓。
“思考”,诠释着情怀。在古老的中国刚刚睁开双眸之时,翻开沧桑的历史,我们回望那些人,一杯黄土,满腔热血。路漫漫而上下求索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们的心中充斥的是“家国和睦,百姓平安”的期望,这是中华儿女从古至今融于血液的追求,这是古人的家国情怀散发的灼灼光辉。
“选择”,引领着人生。在中国时局动荡、百废待兴之时,翻开崭新的一页,我们看到那些人,为一个信念,奋斗一生。在日本读书的鲁迅,看到了中国的病根,毅然选择弃医从文,探索医治心灵的道路。书堂中的周恩来,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选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留洋海外,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另一位留洋学习的工作者钱学森,在祖国需要人才之际,坚决选择奔赴祖国,为新中国献出自己的人生。在祖国需要之时,他们义无反顾,选择一条和祖国并肩发展的道路,这是人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
“青春”,实现着美好。抬眼看今朝,在盛世中华,青年人正用自己的行动改造着世界,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2020年,王心仪、杜国豪等10名清华、北大学子参与海军征兵,他们走出生活的舒适区,投身于国家国防事业。疫情期间,许许多多的青年驰援各地,穿上防护服,共同抗击疫情,见证着跳动的生命长河。不再有国破家亡的忧虑,不再有百废待兴的紧迫,作为普通人的你我,更需要一种“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就是对心怀天下的最好理解。胸怀天下,不负少年。
苏轼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有限的人生里,正是那些为家为国的勇气和情怀让我们和国家并肩,和时间同行,报国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