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曾言:“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汪曾祺先生也不讳言,称自己最爱的地方便是菜市场。何也?吆喝声,交谈声,鸡鸭鸣叫声在这一方小天地弥散开来,置身其中,便能领略到那世间百态,感受到那人间烟火味,那些心酸的痛苦的经历最终化为一池春水。
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不仅需要那具有烟火味的美食,更需要有颗浸润人间烟火的心,正所谓人这一生活的就是个烟火气。烟火气绝不等同于世俗气,烟火气是人在保持自身品质的同时,融入社会的温度,使人格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而世俗气,却是被那生活中的平凡的庸庸碌碌的大多数所同质化。余以为烟火气就像那成都的街头小巷,不似北京故宫的雄浑壮阔,不似苏州园林的温暖恬淡,却饱含着一种令人动容的温度,那叫做真实。
拥有一颗浸润烟火气的心,或许不会让人蟾宫折桂,一举成功,但他一定会载人坎坷,落难之时给予人力量,使之乐观面对生活。不妨看那李白在那桃花酿等酒的浸润,在和他人切磋剑艺的同时,吐出了半个盛唐,那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和海南的百姓共事农业,获得了乐观与豁达。心中的烟火气不仅仅表现在饮食交友上,滴入纸上变硬,氤氲成了那美丽的“花朵”。擅长刻画儿童的丰子恺绝不仅仅以此出名。一方面,它刻画的是市井中的儿童形象,在早餐店铺旁买早饭,垂涎欲滴的儿童是最真实的写照,另一方面,他将自己对市井儿童的喜爱,融入了画中。于是画面有了温度,变得鲜活起来。在这一方面,其师傅竹久梦二便无法与之比肩。
因为竹久梦二只是将自己想象成儿童,并不是真正的喜爱儿童从而缺少了那份烟火气。
纪录片《人生一串》记录了数个家庭的成长历程,影片中传递出的是那一个个平凡人家拥有烟火气的努力与奋斗,而那正是我所向往的。我爱那《都门帐记》中的水晶糕,爱那醇香四溢的甜米酒,爱那雅俗共赏的粽香味,可我更爱那,那多姿多彩,欢笑与泪水并存,充满烟火气的生活。
人生有味为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