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报》上的声声呐喊,虎门的猎猎龙旗,无一不浸满了爱国的元素;严复身后滚滚的浪花,苏步青笔下的行行公式,无一不是强国志的最好诠释。爱国情孕育强国志,强国志催生报国行。唯有报国之行,能呼应爱国之心;唯有报国之行,能推动强国进程。脚踏实地,躬行报国之志,才能真正踏上报国之路,实现自我价值,助力强国新长征。
脚踏实地,躬行报国,我们要树立心中的坐标。
国是最大的家,有国才有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人内心的坐标尤
为重要:声色之享,安逸之求,在不知不觉间就消磨了冲劲,淹没了初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唐有祺、许其凤、刘更另……大批仁人志士主动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没有先进的实验装备,赵忠贤只能自制“土炮”搞超导;曾庆存接手大气物理所之初,所里设备之简陋恍若小学教室;闵恩泽的催化剂研究之路,始于借来的几间旧平房。为什么他们还能坚守初心,为国立大功、成大业?正是心中的理想坐标在指引着他们。“卫星需要定位,人生更需要定位。”心之所向,是国之所向;躬行报国,正需要“我心归处在敦煌”般坚定的理想坐标,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般坚定的理想信念。
脚踏实地,躬行报国,我们要跃出狭隘的心中之井,打破内心的思想桎梏。
井底之蛙,所见徒是四壁,若不能跳出心中之井,眼界就会受限于个人私情、眼前小利。大疫当前,除夕夜里,一声号召,无数像肖帅一样的热血壮士或驱车千里,或主动请缨,奔赴疫情“震中”。“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请战书上一个个红手印的后面,是否有嗷嗷待哺的小儿女?是否有终年难得一见的老父母?然而,他们放下亲情,负起国之重任。前路是迷雾之下狰狞的新冠病毒,一切都是未知数;而他们的脚步,却如此坚定有力。他们也是平凡人,是和我们一样的芸芸众生。有些人以为,报国是英雄的事,与我等无干。殊不知无人天生即是英雄,英雄不过是临危挺身的凡人;殊不知躬行报国不一定要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豪情,不一定要有“仗剑去国”的意气,每个人都可为英雄,每个人都是共和国的砖瓦,每个人都负着共和国的一份重量。只要有报国之志,胸怀利国之心,何愁不能躬行报国?何愁不能为国尽力?打破思想桎梏,正是要打破这种“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错误想法;跃出心中之井,正是需要识大体、知奉献的意识与境界。
脚踏实地,躬行报国,我们要以奋斗兴邦,以实干兴国。
街道上穿梭着的快递小哥,烟尘中的建筑工人,构成了奋斗中的中国最美的风景;破晓时的琅琅书声,万丈高楼中铿锵的施工声,奏出了前进中的中国最美的旋律。“固砥砺奋斗之本,培梦想成功之元。”个人的一小步,只要不是退步,汇聚起来就是国家的大进步;个人的小成功,只要合理合法,汇聚起来就是国家的大成就。“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亦非一足之力。”躬行报国,不是袖手清谈,而是挽起袖子加油干;报国之志,在闪亮的汗水里才分外分明。奋进中的国家最青春,奋斗中的你最美丽。我们的力量或许小,然而众志可以成城,小流聚而成大流,大流合而成长江。我们的身份或许平凡,然而辉煌的历史正是由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所创造的,强国的底气正是由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所凝成的。正是在奋斗中,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正是在奋斗中,自我价值得以升华;正是在这无数报国者有价值的实现与升华里,国愈强,民益富,报国之志遂成。
胸怀拳拳爱国心,身负铮铮报国志。树立坐标,打破桎梏,让人生价值在报国中升华,让报国之行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闪耀。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文字很有风格,有自己的思考。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