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的那个盛夏,风轻悠悠的,吹散了花香,那时,骄阳灿烂辉煌,今时,随着微风,携着花香,又一次斜斜的落入了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里。
——题记
盛夏,是院外栀子花开的时节,那种馥郁至极的芬芳总在最燥热的日头里弥散,被热浪所裹挟,柔柔的荡漾于每个燥热的盛夏里,反复辗转着,日日年年皆是如此,自然,也便流转过我的幼时岁月。
记忆里,邻家的她早已模糊不清,其面庞更是被蒙上了雾气,朦胧至极,看不清,忆不起,但那种温婉至极的灿烂微笑却是忘不了的——像微风拂过一滩泉水,吹起了我心中的层层涟漪。
每到栀子花开的时节,我们便一同在山野间疯闹,在田地里嬉笑,在坝子上奔跑,只为一览那漫山白茫茫的花海之姿,而她呢,比我大上许多,我常听见,自我们相识便听见,“鲜花如此滋养人心,浸在花里长大的你会盛开的与鲜花那样美丽吧!我会等着你的花期来临。”
自然,她也甚是爱着这栀子花的。
每至盛夏,她总会在午饭后跑到我家的院子里,躺在院里的凉椅上,摇着地上搁着的蒲扇,等着我午休起床,但她倒也困倦,我时常醒后看见在凉椅上打盹的她,而下午的太阳呢?倒也识趣,瞧见她酣睡的模样,便收起了灼人的燥热,变得和煦许多,只是温柔的给大地镀上了层金边,至于熟睡的她,从面庞至发丝都被镀上了金光,宛若诗画那般,早已定格。
每次瞧见她的模样,我总不忍将其吵醒,便总是自己跑到山上,穿梭于各式的花丛之中,只为摘满一箩筐的鲜花,以便回家后能将孩提眼里最美的盛夏赠予我所铭记的她。
幼时,在回忆里的幼时,我总像个小偷——跑到各家的门前摘走他们精心养育的栀子花,且只挑那些恰好盛开而又恰好芬芳的花儿,再一路飞奔,只为早些回到家中,趁着她熟睡,将那些宛若她一般的鲜花蹑手蹑脚地摆放在她的周遭,使她每次醒来都是沐浴在花海之中的,直起身子的那刻,在煤油灯的照耀下,好似青莲初绽,清雅秀丽,她倒也不会因这栀子花平淡无趣而感到厌烦,反倒是以一种及温柔舒缓的微笑看向我,眼里是灯光盖不住藏不起的欣喜,因为她也晓得,这是我千里迢迢为她采来的盛夏。
年年盛夏,年年不同,四季流转总归一刻不停,栀子花倒是年年盛开,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院子里再也没有了那个会等我起床的女孩儿,山野间也没有了那个只顾嬉戏玩闹的孩子,于是那灯火之间,再无嬉笑,竟变得有些昏黄不堪了,可我却永远会记得那个灯火下被定格的温柔微笑。
“爱意如此滋养人心,浸在孩提纯粹的喜爱里长大的你会绽放的如那抹微笑般灿烂吧!”
许多年以后的又一个盛夏,栀子花又一次开满了山头,只是邻家的你早已离去,于是浸在花香里长大的我便等不来属于我的花期。
——尾记
教师点评:文章吸引人的,是语言,是人物,是故事,这是文章的亮色。本篇文章通过回忆与邻居的“她”一起经历的事情,并用栀子花香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氛围,使行文有了极浓的抒情意味。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抒写了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把栀子花和友情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我”对“她”的怀念,构思极为巧妙。在写作手法方面,小作者通过对场景和事物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示了自己对“她”的感情,通过寓意栀子花的绽放和凋落,表达了对过往的珍惜,通过对比有“她”与无“她”的时候,表现浓浓的想念。文章内容具真情实感,但仔细读来,其实又有些空洞,这主要是因为未能抓住典型事件的细节来刻画典型人物,好像写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写,通篇读下来很少有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