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烟雨中,青团是一首流传千年的诗。每当清明时节,我总会想起姥姥的青团,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记忆,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姥姥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温婉而细腻。她的一双巧手,仿佛拥有魔力,将那普通的青草变成了美味无比的青团。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围绕在姥姥身边,看着她精心挑选每一片艾叶,看着她把艾叶细细捣碎,然后揉成面团。每一个步骤都那么认真,那么讲究,仿佛每一次都是为了我心中的那份期待。
姥姥做的青团,外皮糯软,内馅香甜。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每一口都是家的温馨。我还记得那个春天的午后,阳光洒在姥姥的脸上,我看着她轻轻地捏着面团,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那一刻,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有姥姥和她的青团,仿佛时间都在这里静止了。
除了美味,姥姥的青团还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每逢清明节,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品尝姥姥亲手做的青团。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青团不仅仅是食物,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家族的纽带。在品尝青团的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从心底涌出的暖流,那是家的温暖,那是亲情的牵绊。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那个小城,离开了姥姥的青团。然而,每逢清明节,我总会想起那个味道,那个我永远忘不了的味道。那是一种思念的味道,一种回忆的味道。我想念姥姥的手艺,想念那糯软的口感,想念那香甜的内馅。我更想念的是那个简单而美好的时光,那个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的时光。
姥姥的青团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我明白家的意义,让我明白亲情的珍贵。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始终怀念那个味道,那个让我心生温暖的味道。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那份记忆、那份情感、那份味道都会永远陪伴着我。因为那是家的味道,那是姥姥的青团的味道。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立意独到,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