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热得汗刚冒出来就蒸发了的下午,我坐在桌边,想把一根黑色绳子穿进竹节上的孔里,再从我左手边的孔穿出来。可绳子永远从离它最近的那个孔出来,气煞我也!我简直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就这样,脸涨得通红的我与线僵持了大半天。那天,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样是选做,做竹节人和背《醉翁亭记》二选一。我上学期已经背过《醉翁亭记》了,觉得做竹节人会更有趣些,于是就选了第一个作业。 妈妈从文具店买来了一个小袋子,我马上过去一探究竟。天!那个袋子小极了,跟巴掌一样大,准确地说,还不到一个巴掌大。小袋子鼓鼓囊囊的,里面有九节细竹子,八节短的,一节长的,还有一段黑绳,一个木头雕的脑袋,两把木头雕的长剑。看到这儿,你肯定猜到了,这是做竹节人的材料。
我立马动起手来,像课文中那样,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竹节人。第一步锯竹子,我已不需要做了,商家连竹节上的孔都给我打好了。第二步穿上竹节时,我遇到了麻烦。长竹节是中间的部分,两边有孔,从两个孔中的任意一个中都能看见另一个。
可绳子是直的,它只会从对面的孔出去,而不会像预想的那样,在里面拐个弯再从左边的孔出来,所以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我想办法把绳子弄成弯的,可它不到两三秒就又支棱起来了,无济于事。于是,我和绳子僵持了老半天。
在一旁的妈妈指着竹节说“:你看这个孔旁边有条缝,把线卡进去,再往右边一扯,线不就进去了吗?”听了这句话,我茅塞顿开,二话不说,立马动起手来。眨眼间,竹节人做好了。 大功告成,当然要好好玩一下。可是该在哪儿玩呢?我家桌子可没缝。我灵光乍现,拿来了水彩笔筒的盖子,上面正好两个洞,不大不小,刚好能把绳子穿进去。 于是,竹节人与空气的战斗拉开了序幕。我把绳子抓在手中,另一只手拿着这个盖子,竹节人便开始了他的表演。但见他扎稳马步,一手握剑,上去就往空中一刺。接着,把握拳的手伸出去,上来就是“降龙十八掌”。我手一松,他“平步青云”,开始“十八般武艺”。
踢、扫、翻、刺、砍、挥、打、滚、爬、跌、飞、冲、撞……种种招式都用上了。他右手一招“高山流水”,又来一式“金玉满堂”。左手擎着剑,对空气上演“华山剑法”“有凤来仪”“浪子回头”“白云出岫”……精彩极了。 “哐当!”“咔嗒”“乒乓”“咚咚锵”一场大战打得正激烈,血腥仿佛在空气中弥漫,剑上仿佛也溅上了斑斑血渍。不过那声音其实是木剑与竹节在盖子上撞击发出的声音。
我费了老大劲给竹节人起了个名字:李白字太白,曾是个剑客,可谓文武双全,那么就叫他“太小白”吧!他的剑也得有个名,李白号青莲居士,那么剑就叫“青莲剑”吧。
写好的作业要交给老师,做竹节人也要在群里打卡。太小白舞着他的青莲剑,在镜头前和刚才一样表演了一番。可无语的事件发生了——他的木头脑袋被青莲剑打飞了。只好重新录了一个视频。
竹节人给我带来了多少乐趣啊!做竹节人,成就感满满;玩竹节人,让我兴致勃勃,想放都放不下。当然,玩时有想象力的加持,才变得丰富有趣起来。 太小白什么时候能再次大显身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取材真实,文笔流畅。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