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故乡,千千万万遍。我回忆着那个追月光的人。
小时候,并不识月,可我却喜欢在夜空下玩耍。故乡的夜晚是看不到星星的,那高挂在虚冥中的明月就显得格外娇贵,秀颀。那时的我年龄尚小,总喜欢拣一根丫枝,奔跑着“追逐”庭院里的月光。有时,我也会偶然摔倒,抬起头,庭院外是无边的暗夜,是恍惚的晴空,是心底的明月。那树枝“咔嚓”一声,所断送的,都扎根在记忆中,去回答未来的问题。
慢慢长到三四岁,从外省回来的爸爸提议带我去的城市里上学,说是什么城市教育机制好之类的。初听这个消息,我不仅没有忧哀,反而有些粲然,因为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思念。更不能理解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惆怅与郁悒。只是认为城市既有游乐场,又有电影院,好玩罢了。记得离别的那时,正是一个月夜。爸爸向庭院瞥了最后一眼,便缓缓的驱车上路。凄哀月光照在车玻璃上,似是在给我们指明前方的路。而我,无疑,在无意间,又是成为了那个追月光的人。我通过车后窗勿勿看了一眼故乡,眼眶却突然开始泛酸。只见奶奶仍然独自愣在庭院里,张望着我们轿车的远去,目光却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浓密的枝叶,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夜空。我突然想起了庭院,想起了那抹月光,想起了那个追月光的人……想到自己几年之内都无法见到他们了,泪水不受控制似的在脸上流淌……
等到十岁,我从语文书上渐渐的开始懂得什么叫做“思念”什么叫做“乡愁”。五年来,望中犹记,我只在过年的时候回过故乡几次。故乡的明月依旧,可月光下却少了一个追月光的人。在这几年里,那天上的明月或许会注意到一个天真无知的小孩进入了青春,而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故乡的明月越来越远,可又欣喜的发现自己与那缕月光,却越来越近。
曾经的我也有过屡屡的怀疑,是我在故乡?还是故乡在我?现在我看来,那虚空中似乎也有有一条界限,将要靠心灵去跨过他,只要迈过他,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故乡,故乡在我。
为了你,故乡,千千万万遍,可我已不再回忆那一缕月光,那个身影,那个追月光的人。因为我渐渐知道,故乡,你就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