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滴圆满露珠的从嫩绿的叶上滴落下来,浸润在厚厚的土壤里。当第一阵凉爽的秋风自远方飘过,抚平了稻田的褶皱。当一位位小孩长大成熟,四处奔波。不得不承认的是,立秋又来了,速度快得竟然连村口的大黄狗都来不及反应,只是看着西边那片池塘一点一点丰满起来,才感受到了秋的存在。
蝉鸣依旧充斥满整个世界,夏的炎热仍然没有褪去,风虽然叫作秋风,却也只是空有虚名,一吹过照样的是闷热无比。我们小孩子已经受够了暑假的燥热,那是整天整天的静不下心来。本来遇到这样子的闷风,应该像是绳上蚂蚱一般四处乱窜的,可一旦听到大人们说是立秋,个个也都安静了下来,大气不敢喘一个,生怕是错过了什么。这大概就是“立秋”二字的魔力所在吧,在我们这儿,无论多闹的熊孩子,听到大人口中这番近乎神圣的存在,也会短暂静下,乖乖地等着。
若要说立秋的魅力之处,定是在于“啃秋瓜”之时。所谓“秋瓜”,正是平常所说的西瓜,而秋日里的吃第一个西瓜,大概就称作“秋瓜”了。家里只要有老人感受到了秋的脚步,定会一个激灵地从屋内跑出,然后大声招呼着全村人“立秋吃瓜喽!”,响彻云霄的呼喊回荡耳畔,所有的人,不论男女,不论老少,听到这一声都必定会从四面八方走回家,搬来几张竹板凳,围成一个圈在院子里坐好,默默等待着分瓜。大人们忙着开西瓜,而我们小孩子在一旁看着,有好几个会踮起脚来费力看向砧板,心里盘算着待会要抢哪一个又大又甜的瓜瓣。分瓜的时候,若是哪个小孩分少了,那他必定会叫嚷起来“俺的瓜少了!”,然后左顾右盼,指向别人手中的瓜瓤,这时那些大人只好重新切一片递到他的手里才得以消停,露出满意的笑容。
七十二候就像是二十四节气的“生命切片”,在七十二候的瑰丽生命意象中,可以读懂中国人的精……分好瓜来,安顿好我们小孩,大人们便围坐在一起,讨论起近个把月的事情来。一会儿是谁家稻谷长得丰满,一会儿是谁家的地被水淹了,一会儿又是谁家孩子出息了。大家虽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但不约而同的就是没有人会说到自己的贫苦,没有人说需要别人的帮助,大家都只是简单的在关心他人,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浅浅的笑。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村子里,大家的生活都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耕地、播种、施肥、收割,日子就是这样的重复且单调。看似无聊,但他们已经知足,在他们看来,这没什么不好,这样过了大半辈子了,早就习惯了,要突然换一种生计方式还真的会不知所措。你一句,我一句,大家手里都捧着一瓣西瓜,难得的享受一下这一年来少有的闲暇时光,大概是他们“啃瓜”的最大乐趣了吧。
而他们常常是说得激动了,不知不觉幽深夜的也拉上了幕布,天黑也不懂得停下。这时候,不知谁点上了一盏灯,灯火交相辉映在每个人都脸上,大家被照的金黄,眼里的光跟随着灯芯上灿烂的火苗而熠熠生辉。平日里下地干活多了,他们还真的很难有时间去交谈,立秋时说这么久自然也就不奇怪了。等到所有人都说得累了,所有人都无话可说的时候,大家也自然而然地四散而开,各回各家了。没有人再停留,毕竟到了第二天,还是需要干活的,一家子的收成正寄托在立秋前后的地里呢。
村里的乐趣或许就是这么简单的,在立秋。
七十二候就像是二十四节气的“生命切片”,在七十二候的瑰丽生命意象中,可以读懂中国人的精忆起,心底也会疑问,儿时关是简简单单地吃西瓜怎么能那么吸引我们的目光呢?现在想来,或许立秋“啃秋瓜”时,啃的不仅仅是瓜,还是村里那份人情味儿吧。
立秋的瓜是甜的,人情味也是吧。
氤氲着的人情将会染却枫叶以浓厚和艳红,在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