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轰隆隆!"一辆载着泥沙的货车飞驰而过,随即几块泥沙从车上落下。"你们下次要是再把泥沙弄在路上,我一定要你们清扫干净!"路的左侧传来了一声急促而又响亮的叫骂声,但是货车已经驶远了。
"哼,这帮家伙!"随即"咚"的一声,爸爸将手中的铁铲摔向了土坑。"路不是你们修的,你们当然不心疼!"爸爸愤怒的吼道。这时,小弟弟从土坑上用力将铁铲扯到爸爸面前,问:"爸爸,路不是施工叔叔们修的,那是谁修的啊?"爸爸拿过铁铲,走到公路上,用铲子一点一点的将泥土铲到田里面,"小豪啊,爸爸给你讲个故事你就知道了,在你爸爸的爷爷,也就是你的祖父那一代……"
我的家乡在凉雾这个大山里,这里没有汪洋的大海,也没有广阔的草原,有的是:"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的翡翠的山,还有蜿蜒曲折的山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新的改革政策,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一块田地,为了出入方便,便在自家田地与别家田地中间开了一条小路,也就是由垒起来的土堆搭成的,这便是最开始的路。
后来,来来往往的人越来越多了,小路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印记"。有一开始的"足印"到"蹄印"再到"马车印""三轮车印""汽车印",这条路见证了凉雾山的发展变化,但它始终却是一泥巴路的形态和人们一起生存。
那时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个"槛",连进门时都要小心,会不会被绊倒,原本以为只是怕下大雨时,水漫到屋里,直到看到外婆种完田后进门时,用门槛刮鞋底的泥巴的时候,才知道它原来有这种作用,我笑外婆不知道穿雨靴,这样可以方便不少,她却叹气道:"哎,要是有条水泥路就好了,这样志儿回老家就方便多了。""志儿"是我的舅舅,每年过年团圆时他却一个人在外打工,又怕外婆担心,便说自己是因为路陡,不方便回来。于是,外婆便将修路做为自己终日的愿望和期盼。
我对这条路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小时候还没修新路的时候,最讨厌的便是回老家了,每次从洁白光亮的公路转到老家窄小凹凸的小路时,都会经历一段强行"蹦迪",简直是又慢又抖,随后便是一阵上吐下泻。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小孩子之间流行玩滑板,可是,一到老家,望着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别说玩滑板了,连走路都不愿走。
"后来啊,"爸爸接着说,"国家出钱为咱修了路……"大家每天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政府的消息。政府刚下令在凉雾山修水泥路时,爸爸还以为他们是来捣乱的,在人家解释一番后才笑着说:"我就说了,国家是不会忘我们的!"就这样,我们陪着路,看着它由泛黄的泥巴铺平,洒上水泥,碾平,变成如白玉石一般明亮平坦的路,在修好的那天,爸爸给舅舅发了消息:"路修好了,回来吧,一家人都等着你呢!"邻里乡里都聚在一起庆祝路修好了,我听到叔叔说:"这路可算是修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碰车过道时会划到别人的车子了!"听爸爸说:"这以后走访亲戚,回乡也方便不少了,大家又可以长聚几次了!"外婆看着手机里的消息,久久皱紧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了,手机上写着几个大字:等我,回来。我也很开心:"以后可以痛快的玩滑板了!"一家子其乐融融的笑了,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更多的是幸福与安宁。"所以啊!"爸爸把最后一块泥土铲进田里,望着远处丛山边绕过来的雪白的小路说:"小囡啊,你要努力学习,就像这条路一样,一直延续不断,没有尽头,希望你永远记得是咱的国家,咱的政府为咱修的这么美的路,希望你永远记得,咱家的门口有条路!"
远处,山歌唱响,一条宛如白蛇的公路,从山的一头出现,兜兜转转,若隐若现,又消失在了山的另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