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啦!”奶奶招呼大家吃年夜饭。满满一桌的菜,有诱人的卤鸡翅、喷香的烤鸭、金色的南瓜饼、焦黄的煎豆腐……
今天是大年夜,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窗外不时传来鞭炮声,我们边吃边聊。聊着聊着,奶奶指着桌上的那盘豆腐说:“这豆腐呀,可是我们每年不可少的一道菜。‘豆腐’方言谐音‘都有’,过年了,大家图个吉利,都要买上几块豆腐。”
奶奶以前是卖豆腐的,现在不做豆腐二十多年了。在老家的时候,她做的豆腐可好吃了。那时没有机器,全靠手工磨豆腐。一天,石磨吱吱呀呀响个不停,锅里的火也烧个不停,但一天也只能做几板的豆腐。天冷了,就把暂时没卖出的豆腐放到一个大大的木桶里,有时上边都结上一层冰。当顾客来买的时候,手伸进去取豆腐,真叫一个刺骨的寒冷。一个冬天,手冻的裂开,就像松树皮那样,摸上去都会刺人。那段日子,过年几天不做豆腐,她都觉得特别幸福。
奶奶还告诉我们,那时乡亲们的日子特别苦。有时,买一块一毛钱的豆腐,都要赊账。没钱,也有拿豆子、米来换了。那时,读中学的寄宿生就更苦了。尤其是冬天的早晨,买一块冰冷的豆腐,倒点酱油配饭。奶奶时常就会在锅里烧着热水,当有学生买豆腐时,就把豆腐放锅里烫一烫,吃起来就没那么冰冷了。因此,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们都记住了桥头有一个卖豆腐的阿姨,她的豆腐特别好吃。
奶奶讲着过去的故事,我们安静地听着。奶奶说,她现在很知足,孩子们有出息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新房子,楼下就有市场,买菜很方便,她老人家也用上了智能手机。这几年,还到北京、上海等地旅游。爷爷接过话茬说:“这都要感谢共产党,感谢习近平的领导,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们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小孩子呀,可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窗外燃起了火焰,璀璨夺目,照亮了整个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