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曾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关于三峡的秀美,是人尽皆知。很荣幸这次有机会一行三人踏上了三峡之旅。放下学业的疲惫,泛舟于江面上,惬意妙不可言。
4月22日傍晚,我们坐大巴来到了太平溪港口,踏上了三峡龙舟,当晚就入住在船上的客房里。简单的宵夜后就躺下了,没想到船上过夜还挺平稳,拉开窗帘可以看见夜暮江上的波光粼粼,远处的零星灯火,再加上静谧的峡谷,给人一种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第二天早晨,当人们没从梦中醒来时,就听到广播里叫人们到观景台观赏巫山十二峰。于是,我简单洗漱了一下,便欣喜的拿着相机与父母相伴到了四楼,江风扑面而来,人一下子清醒了。虽然天还不是太亮,但三峡的俊俏早已在浓雾中呼之欲出了,犹如一幅水墨画。十二峰秀丽多姿,在白雾中时隐时现,疑似人间仙迹,难怪文人墨客们会对她流连忘返,揽胜与怀。三峡的美景像是一位内敛曼妙的女子,她的美需要你去品味,并加以想象。例如“剪刀峰”、“官帽石”、“大鹏展翅”等等,尤为神似的便是“圣女峰”,又名“望霞峰”,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再加上几丝云烟,仿佛是披了薄纱一样,正含情脉脉地望着远方。
上午时分,我们自助游了小三峡。有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宁河归来不看峡”,小三峡就是大宁河,包括: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下了龙舟,换乘缆车又坐了一艘大型观光船,沿途的美景像画卷一样往后蔓延。每到一处有名的地方,导游便会讲解其历史典故,让人对巴楚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巴雾峡奇石磷峋,怪石争立,有形似的观音打座台,有神似的猪八戒拜观音,还有秀美的女子洗发,更有仙女抛绣球、寿桃峰等,似人、似物、似兽,千姿百态。在高高的页岩层峭壁上还可以看到两口棺木,这便是传说中的悬棺,有人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恋,讨个“见棺发财”的好运气。这么高的山,棺木究竟是怎么放上去的?为什么要放那么高呢?一连串的疑问更加深了人们对小山峡神秘的向往,也深感巴楚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下午便游览了颇有白帝城。来到庆奉节,下了大巴车,远远便望见了一处小岛。那儿绿树成荫,四面环水,如同一颗明珠点缀在长江之中。穿过长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出师表》和手握蒲扇的诸葛亮。然后顺着盘山栈道前行,从东侧向南转,才看到了白帝城的大门,雕梁画栋的大门上凸显着“白帝城”三个大字,两侧的小狮子威猛而有灵气。城内古木参天,那些浸透了数千年人文气息自然风霜的楼台亭谢、青石碑刻,在每个细节之处无不显现着这里的深厚庄重,似乎空气中弥漫的都是诗文的韵味。经当地人指引,在城的西南角还看到了一处经典的风景——夔门,人民币十元的背面正是取景于此,我在惊喜之余也用相机捕捉了这一画面。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行程已到了第三天,只剩下最后一个景点——九畹溪。我们放下旅途的疲惫,六点吃过早饭后便换成小龙舟启程了。风很大,小舟在江涛中上下起伏,来不及欣赏两边的风光,闭着眼埋头于救生衣中,扑面的湿润空气时不时逗留片刻。舟行20分钟就到了指定地点,出现在眼前的是一艘大船改装成的水上舞台,导游说先让我们去游览自然风光,再回来观看楚文化表演,这一举动还挺吊人胃口,但是转念一想,放在最后的,也许是最精彩的。随之往前行,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水上软梯,游人走上去摇摇晃晃,真有醉酒的感觉。穿过软梯通往一条盘旋的栈道,栈道只容一人通过,其间也有些古树会穿插阻挡,栈道沿途生长有许多名贵的植物,有些竟是破岩而出,真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奇妙。重新回到舞台船,表演也开始了,是用舞台剧的形式讲述了屈原的一生。在一片古朴浑厚的楚乐声中拉开了“魂归故里”的序幕,接着推出了“少年读书”、“报国妒忌”、“不甘合污投江”三个篇章,很庆幸我是学文科的,这可是楚文化的最佳体验之处,舞台剧最后以“柹归招魂”收尾,屈大夫悲壮的一生给人们传达了一种“正能量”。
三峡之旅结束了,美丽的画卷在相机的定格与亲身体验中永久珍藏,我想说:不是人们征服了自然,而是自然柔美与灵秀包容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