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之改观,家之文明

三年级 叙事 1165字
2023-07-11 08:27:58

人们对于“老家”一词的普遍印象,无非就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搭配上一些五颜六色的垃圾袋,但这种刻板印象会随着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而发生变化,我的家乡就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善。

五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老家的泥土,目之所及只有杂草丛生的墙院,庄上的土路凹凸不平,路旁还堆着一些腐烂的瓜果和难以被腐蚀的各种塑料制品。推开门,墙院内还是和外面一样的水泥路,耳根传来苍蝇“嗡嗡”的叫声,墙壁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蜘蛛网。走到田间小路上,我看到的不是一望无际的麦浪和长势喜人的蔬菜,而是样式各异的垃圾袋和寸草不生的旱地,我听到的不是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和小鸟“叽叽喳喳”的鸣叫,而是臭虫偶尔的低吟和远处汽车的嗥叫,我闻到的不是花朵迷人的清香和空气中的清新,而是从臭水沟里传来的阵阵恶臭和有轻微烟霾的空气。在这一刹那间,我感到老家也并没有那么的迷人,甚至都不想来到这个地方。

我第二次来到老家,就在昨天,爸爸打电话告诉我老家改变了好多,让我回来看看。凭上次我对老家的印象来看,对于老家的变化,我不是很抱有信心,但我还是决定去看一看。在开往老家的车上,我们会经过一段田间小路,但如今来看,那坑坑洼洼的土路已经变成了黑漆漆的柏油路,听爸爸说这路是村民们集资修建的,我不免有些触动。在走进老家的那一刻,我发现我错了,老家真的变化很大。原先的土路都铺上了平整的水泥,本来两边的杂草丛生都物尽其用改造成了小花池,供给村民们种些瓜果蔬菜,几只大大小小的鸟儿飞来,落在电线杆上,尽情歌唱,他们引着我到了田间,这里到处是一望无垠的麦芽,那一堆堆的垃圾还有那黑色的臭水沟通通都不见了,我看到的是更多各种各样的小鸟在一棵棵高大魁梧的杨树上,放声赞扬着景色的美丽和空气的清新,我心中感慨万千,但也有一点疑惑,这景是如何变的呢?

爸爸给我讲解道,这几年来村里一直实行着“三清三拆三整治”政策来改善环境。村民们每天早起,出去迎着朝霞打扫各自的家门,早饭后,来到田野捡拾到处的垃圾废物,小朋友们纷纷结伴而行,三五成群地比赛谁捡的垃圾更多,仿佛捡垃圾也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娱乐。对于墙上到处贴的商业广告,人们也纷纷要求整治,于是,村队便在村口竖了一块大牌子当作公告栏来用,平常的各种商业广告,寻物启事或招领启事都贴在这上面,甚至村中的学子金榜题名也会写在公告栏上大放光彩。人们的生活污水不再随处排放,臭水沟的水也渐渐断流了。对于村中如此大的改变,许多没有亲眼见证它变化的人都感到难以置信,但其实人们更应该注意到的应该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素质的提升。过去,尽管垃圾桶随处都有,但人们视而不见,用过的垃圾随手就扔在地上,可现在,人们不仅不会随手扔垃圾,反而还会随手捡垃圾,以弥补他们以前的过失。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变得越来越文明,这里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干净。

要问其景变之因?曰:“家乡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