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时候,外婆经常帮着我们家做衣服,她身边总是离不开一个旧旧的缝纫机。
记得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外婆正在客厅里专心地操作着那台缝纫机。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她面前形成了斑驳的光影。而她坐在那里,手指灵巧地穿梭于缝纫机上的针线之间。就像一个魔术师般轻松自如地完成每一次转折和交织。
我好奇地走到外婆身边想要看个究竟。“外婆,你在干什么呢?”我小声问道。外婆停下手中的活计转头笑眯眯地对我说:“孙子啊,这是我的宝贝——缝纫机。”听到这话,我更加好奇起来,“为什么叫它‘宝贝’呢?”“因为它可以将布料连接在一起,并且修补破损的东西。”外婆耐心解释道。
正当我们聊得热闹时,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外婆,我去开门!”我立刻跑到门口。打开大门时,眼前出现了一个陌生女孩。她看起来很着急,满脸焦急地问道:“请问你家有没有缝纫机?我需要帮忙修补裙子。”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动想起了外婆正在用的缝纫机。
“姐姐,请稍等片刻。”我说完便迅速跑回客厅找到外婆。“外婆,有个姐姐要借我们家的缝纫机。”我的语气非常紧张,“可以给吗?”外婆笑了笑点头同意,并且告诉她在哪里能找到线和针。
于是,在那天下午外婆把自己心爱的宝贝缝纫机借给别人使用后,整个屋子变得安静起来。窗台上摆放着一些破损的布料、线和针——几乎成为一个小型工作坊。而那位陌生女孩则专注地盯着手中被撕破裂口处进行修补。
渐渐地过去了两个小时,终于从客厅传来了满意的笑声。我走进去,看到那位姐姐手里拿着一件焕然一新的裙子。“谢谢你们!没想到能在这里找到一个缝纫机。”她感慨地说道。
而我也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善良、乐于助人和分享。外婆用自己心爱的“宝贝”帮助别人修补破损之物时,传递给我们家庭快乐与温暖。虽然只是简单的织布和针线活动,但却让每个受益者都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真情实意。
回顾起这段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事情大小,在我们力所能及范围内为他人提供帮助,并且无私地分享资源。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取材真实,文笔流畅。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