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果离开了羲和,就会失去颜色,变的黯淡。——题记
小王子的玫瑰,因为没能等到小王子,最终枯萎。而女孩的光,也没能等到属于它的归宿,随之黯淡无光。
在我的记忆的深处,有个女孩,到最后也没有等到她想等待的人。一年冬天,我去了哈尔滨,那个女孩是我在哈尔滨见到的。我记得当时在酒店的房间里,从窗户,就能看到她,她站在邮箱旁边,好像是在等谁的信。她的眼睛很灵,眼睛里总是有光,就如同星星一般灵动。头上还系着一条红色的发带,看上去十分阳光。
是一天,天气大好,阳光撒进房间,倒在椅子上,椅子上的书被压热了,照射出的影子,勾勒出的线条,是温暖的象征。我也不经的探出窗外,阳光照在脸上却不刺眼,反倒十分暖和。我向邮箱投去目光,女孩也是一如既往的在那里,可这次她却是坐在围着花坛的石台上。我随手拿了一件大衣,披上后出了酒店,看到了女孩。她手里拿了一封信,信封是用牛皮纸做的,信封上粘了一株满天星,但看上去早已经枯萎,信封里有一张泛黄的信纸,信纸沾了些许泥土,还被撕毁了一角,但并不妨碍读信里的内容。我挺惊奇的,在这个年代居然还有人用寄信的方式来转递情意。她看着那封信,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平时的光,变得黯淡。我走到她旁边,询问她怎么了。她说她在等待她的父亲,但最后收到的,却是遗憾。她的父亲是一名工人,但却在一次意外中身亡。本来一个月前的信里说到可以抽空回来看望女孩,可惜最后却未能如约而至。而这个女孩,也足足等待了一个月。
我坐在她旁边,我看着她,她看着信。我没说话,她也没哭。后来她说没关系,她父亲肯定还是在的,只是看不见。我半天也没憋出一句安慰的话,只能作罢。直到太阳落山,温度开始降低。她才站起来,转过身,与我道谢并道别。我看着她的背影,仿佛看到了光芒的汇聚,但也看到了光的分散。
光总是会散,就像太阳总是会落山的。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取材真实,文笔优美,立意深刻,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