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扬尘,苍黄翻覆。曾忆陶潜感慨着“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漫溯向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感知故事中的力量;亦可见当今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相融相生而不断创造出故事的感人迹象。故事,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故事的生命。中国故事以文化人,以艺通界,塑造了民族人格;同时,华夏儿女以情固本,以力拓路,抒写着新的中国故事。
得知千载上,是时代要求着个体从好故事中汲取力量,并内化为完善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何谓好故事?余秋雨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而好故事作为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能开启人对于美的感知,丰实精神价值内核,同时浸润人心,于无声中将影响力渗透到生活中。好故事以直观形象的语言表达着对于世界的理解,对价值的思考,推动着文化与人性的完善,同时也影响着更广范畴领域的提升。从而触动心灵,启迪智慧。
好故事是文字数量的集合,但更应是精神力量的集合。好故事可以是上古神话——代表着始祖野性而浪漫的遐想,代表着对世界的懵懂探索。在追问与幻想生命本质的同时,孕育了初期的民族精神。譬如那精卫与夸父的韧性,绵延千载,根植于中国人的骨子里;又好似那盘古与女娲的创造力,犹如星火,燃燃千年而不息,指引着我们去开拓天地。神话故事飘渺地飞扬在无字的旷野,但其现实力量却铮铮有言,响彻中国文化的上空。好故事也能是现实的故事——在辛亥之炬火已燃的故事里,在抗日之战火终熄的故事里,在疫情之凛冬将尽的故事里,大多主角,都没有名字。他们不是我们,但是他们真的不是我们吗?这是山河血书的故事,那中华的一副竹骨,一腔热血,引发了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贯穿着这一个个故事的始终。好故事,也是故事背后的故事。苏子之诗背后的诗意,鲁迅之文背后的文骨,以及史铁生那富有生命力的文章背后,被压缩于轮椅上的生命。我们为好故事的精神力量而惊叹——他们指引着个体去思索生命意义,去挖掘精神价值,完善自身,丰盈心灵,从而使情感不贫瘠,使前进有动力。
所以说,好故事应体现时代精神,传承民族基因,从而体现人文情怀,促进发展。
万墨同一抒,是时代提醒着我们在汲取故事力量之后,外化为积极发展的客观驱动力。
万墨汇于我们的手中,是民族之墨。笔势所向,笔锋所趋,都决定着中国故事的发展走向与内核力量。如何写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已然是时代的庞大命题。面对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不同处,我们应互相包容,并展示我国民族文化与发展历程,努力地消弭误解与偏见,以真诚与实力将其感化。于我看来,更应当不断深耕故事内容,厚实故事内蕴,优化传播方式,方能传而致远,镌留人心。
得知千载上,万墨同一抒。生于盛世,这是属于我们新一代青年我们的时与势,我们应在故事里洞悉生命本质,把握时代脉动,完善自身,推动发展,方能写好属于我们的新故事!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的论述循序渐进,脉络清晰,说理有力。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