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我发现家里多了一块大大的木板。我就去问外公:“这是干什么的?”“做板凳。”“这真有意思,我也要学。”
外公先在木板上打好线,我二话不说,左手按板,右手拉锯,吱咯吱咯锯起来。锯子刚碰到木板,木板就淘气地晃来晃去,让我“无从下锯”。“用脚踩住。”外公在旁提醒道。我将木板踩住,它终于听话了。锯子与木板相碰的地方溅起一阵阵木屑。几分钟过去了,木板上仅有一条短短的裂痕。我去问外公:“为什么我锯得这么慢?”外公细心地为我讲解拿锯子的手法和发力的方式,我试了几遍,很快学会了,这下我的速度提升了好几倍,很快便把木板锯完了。随后,我照着同样的方法锯木条。
木条锯完之后,我发现外公不知什么时候拿来了打孔机。我顿时明白:原来组装的时候是要用到螺丝的。我拿来打孔机,正准备钻时,外公上前阻止:“这步比较危险,还是让我来吧。”外公拿起打孔机在一根木条上打起孔来,木屑径直飞出,不一会儿就在木条上打出一个窟窿。在“隆隆”的响声中,我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到底是哪里烧着了呢?我定睛一看,外公正在钻的木条竟升起了袅袅炊烟!外公竟视而不见。我想了想,这应该是木头的颗粒,因为太轻飘在空气中了,你别说,还挺有意境!
打完孔之后,就可以开始组装了。我拿来螺丝,放入一个孔里,拿来另一根木条,用锤子将它们敲在一起,再用螺丝刀将螺丝拧紧,一个凳脚就完成。终于在锤子和螺丝刀的碰撞下,一个板凳完成了。
看着那板凳,螺丝闪着银光,凳面光洁平整,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