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少年郎

三年级 叙事 1085字
2023-06-02 21:13:08

千年之前,屈原发出了对上天的百问;千年之后,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系列成功发射;现在,我们—— 一个个热爱科研的少年郎,也有一个小小的问天梦。

这个愿望始于学校科技节的一次降落伞制作活动。

放学后我们聚在一起开始辩论,最后争得面红耳赤才定下一个风车型降落伞的方案。然而,一群性格粗放的男生手拿剪刀,仿佛拿着绣花针,迟迟下不去手,最后剪出的形状歪七扭八。历经一次次降伞,一次次坠毁,我们才渐渐研究出了最好的剪法。

隔天试验的时候,又有人看到别的班的降落伞优于我们,热爱科研的我们主动利用短暂的课余时间研究新方法。我们分开制作,每个人研究出各自的折法最后再一起释放。为了做到精密,我们甚至用直尺、圆规仔细测量、作图,选出了一个升力最大的降落伞参加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科技节降落伞比赛第一名花落我们班。

得到甜头的少年们,不再满足于落地,而是开始了“问天”的梦——研发发射水火箭。

先是理论工作。由于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足以计算火箭发射的相关数据,所以只能在网上查找相关材料,甚至用了程序编写相关公式的计算。诚然,对于水火箭这种不算精密的科研产品,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理论。然而,既然要研究,就应该研究得深,研究得透。

到了真实的制作环节,组装火箭的困难程度远超我们所想。为了密封住瓶内气体,我们先使用胶枪封住接合处。但是,只要我们向箭体内灌气,气体就会从密封得不严的地方泄露出来。于是,我忍着胶枪融化胶棒的炽热填补空洞,滚烫的胶滴落在手上,又烫又黏,拉扯这黏胶的时候还把皮撕破了。然而,一番辛苦却只是徒劳,胶枪方案终是失败了。回到起点,再次出发。沉醉在科研项目的少年,意气风发。我们又买来了整套打孔机,在螺丝上打穿一个通孔,串起各个部分。终于,气体不再窜出,气压可以正常地升高。此后,我们研究并解决了自动开伞、箭身分离等多个难题。

终于到发射的那天,操场上有不少同学,在他们的瞩目之下,自制火箭迅速窜上天空,在地面遥控装置的遥控下,降落伞打开,缓缓落下……那一刻,我心花怒放,这么长时间的探究终于有了结果,那在空中开放的伞花,已然开放在我的心田上,芳香四溢。

为了这些有趣的实验,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零花钱。经常有人疑惑:探究这样早就被攻克的简单制作意义何在?

英国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被问到为什么要登上万丈高峰,他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我们会这样回答:因为未知在那里,所以我们要探究。

探究的过程可能很艰苦,但也会很有趣;探究的过程可能充满质疑,但探究,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我们值得崇尚的精神。

唯有究,得以明了;唯有究,才能让那些向天发出的疑问不至于成空;唯有究,才是探索自然、探索生命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