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烤鱼

三年级 叙事 861字
2023-05-18 17:06:27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贪念于老运河旁酸甜的山楂糕,沉迷于著名的东北乱炖,陶醉于薄弱蝉翼的灯影牛肉……但这些,都远比不上地地道道的重庆烤鱼对我的吸引力。

人人都说重庆的火锅最具特色,可谁又知晓,重庆的烤鱼也是山城一绝。

夏日里,重庆这个名副其实的火炉简直把人当馒头蒸。这时候,临江边的烤鱼店就热闹啦。家家都门庭若市。人们半躺在凉椅上,凉爽的江风调皮地吹拂着桌上的冰镇啤酒,也吹散了人们的燥热。人们开一瓶啤酒,吃着花生米,看着江面上来往的船只,等着烤鱼上桌。

再看这边,烤炉下边的鼓风机“呼呼”作响,似乎在炫耀自己:“瞧,我多能干!”烤炉内火苗直窜,从江里打捞上来的鲜鱼被开膛破肚,用烤鱼夹子夹着,放在烤炉上来回烤,鱼的神经还在跳动,像是不甘心自己就这么变成人们的食物。食客有时等不及了,会立在烤炉旁与烤鱼工唠几句家常,摆几道龙门阵。空气中充斥着烤鱼的香味和重庆人的纯朴。

渐渐的,鱼皮变得金黄焦脆,烤鱼三把鱼盆倒扣在鱼夹上,烤熟的鱼便稳稳落在鱼盆里,当然,还是不能上桌直接食用。鱼被送进厨房,还得加上特制秘汁煮上个20分钟,使其入味。这时,厨师用大勺炒制的木耳、韭菜、土豆等配料,蓝色的火苗肆意舔着锅底,发出“咝咝”的声音,锅铲在锅里“嚓嚓”作响,宛如一曲热情洋溢的交响乐。

不久,乐曲停了下来,大厨将配菜一股脑全倒在鱼上,像是给鱼穿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花衣裳。接下来便是架上火盆,上桌!

食客早已等不及了,你一块我一块的抢食着。这也不能怪人家不懂矜持,美食实在太诱惑人了!秘汁完全渗入鱼肉中,麻辣香脆,外焦里嫩,咬下去浑然不觉鱼腥味,但江鱼特有的鲜味却在嘴里漫延,纵使你是素食主义者,此时也会顾不得什么,挥舞着筷子大快朵颐。

通常,店家还会配一碟鱼蛋在火盆旁供食客自行烤制。将蛋黄色的鱼蛋搁在鱼盆里,鱼盆底下的火苗会尽职的将它烤熟,慢慢的,淡黄色的鱼蛋变得金黄,这时吃下去,哎呀呀!那松软的感觉弥漫在你的口腔,妙不可言!

清爽的江风,跳跃的火苗,不得不承认烤鱼是这世界上最吸引我的美食,它承载着重庆特有的饮食文化,承载着重庆人豪爽大方的气概!

教师点评:丰富且贯穿全文的场面描写是文章最大的亮点,也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它追随着从捕鱼捞鱼,再到制鱼烤鱼,又到吃鱼品鱼的全过程,让烤鱼从原材料到上桌的整个过程都极具情景感和生活气息,从而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它的出现既带来了背景、音效和热闹的氛围,也送上了山城滚烫的热情、璀璨的繁华和热辣的豪爽;它为“烤鱼”做衬托,极力烘托、凸显这一美食本身的吸引力,也为重庆的魅力做牵引,自然携带出了重庆独特迷人的美食、文化、民俗风情与人文气息。以此,作者为我们创作“美食”文章又提供了新的要点和创意——不妨抬高视角、广泛观察,看见美食,也看见场面,写下美食,也写下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