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处分别拥着的金丝花惢就可看出茶花透出的朴素和富怀江南女子的乡间风趣。
外婆总会留下几个花苞,让她们自由野蛮地生长。每至我假期来到这里时,望去外婆穿着竹节拖,悠哉漫步于倦野风田里,她轻轻掐去茶叶,单留下疯长的花枝。我一下车立即朝那片茶园呼喊:“阿婆!我来啦”
那不言而喻的激动溢于言表,仿佛像是那盛开的茶花,代表着她对我深沉的爱。她也总是咧着嘴,惊讶地招呼让我先进家门,生怕我晒着热。
外婆携着儿时小小的我,从院里搬去张大黑木桌,搬到那棵苍翠的老桂树下,让我陪她拿来家里不舍得用的上好茶具和本土产的单丛茶叶。
擦净受岁月覆满灰尘的茶铁盒子,随即一阵清香飘出,随着风去往高处。这时的茶水只是第一泡,用来冲去茶叶表面的碎渣子及尘垢,一般要用这第一泡淋到要喝的茶杯,再用茶木夹子反复洗濯便使杯子干净而又温口了许多。
只要水一开,沸腾使壶底的气泡源源不断地向高,至使浮于眼前,紧扣着水壶的握把,徐然冲下茶壶,干巴巴的茶叶便被沸水冲上,有时溢出来,用配套的壶盖安住这清香的茶水。
她对着茶水先是慢慢吹去热气,小心地品一口,满嘴的馥郁让她满意地露出了笑容。外婆娴熟地泡了盏茶,我急着入口,结果可想而知是烫了舌头,外婆看着我憨厚的模样不禁捧腹大笑。
但那片茶园依然载着我和她的记忆。
教师点评:小作者将茶园中与外婆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独特发现,进而将这份旧忆中的亲情笙歌传达给读者,次第井然,脉络贯通。但小作者以“山茶花“为题,却并未对山茶花作太多介绍,开头第一段还有意识地对山茶花进行了描述,后文基本都在写“茶”,包括采茶、泡茶、品茶等,有题文不符之嫌。若不然,小作者也可以转换思路,将“山茶花”这一意象与“外婆”的形象进行紧密地勾连,结合山茶花的特性,让山茶花为外婆的品质性情“代言”,那么文题“摇曳的山茶花”将会有一语双关的效果,外婆的形象就能更鲜明立体,对外婆的追忆之情也会更加深浓恳切。小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还需多多思考,注意题文一致,明确文章体裁,最好还能试着提升文章的思维品质。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