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除夕那天,我们守岁时总会煮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当夜宵,就算在寒气逼人的夜晚,整个人也能暖洋洋的。
饺子最早是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创造的。那时的饺子被当作药物,可以预防人们耳朵上长冻疮。吃饺子也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包饺子就意味着“包住福运”。因此,饺子成为了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主食。
讲完由来,奶奶准备带着我们一起做香菇猪肉馅的饺子。还没开始做我那不争气的肚子就开始“咕咕” 做响,引起周围人一片哈哈大笑,我们在充满喜庆的氛围下开始包饺子了。妈妈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见她熟练地操起了一张饺子皮,用筷子轻轻一夹,一块馅料不多不少,分量足够的馅料稳稳的坐在了饺子皮上。妈妈又把饺子皮对折,手指像蜻蜓般在水面上点了滴水,用力将饺子皮捏紧,一个正宗的饺子就完成了!
看见妈妈那完美的饺子,我跃跃欲试。照着妈妈的方法做了几个:将饺子皮拿起来,用筷子夹了一块馅料,料太少了,饺子吃起来没那味儿;料太多了,饺子没煮就破了。唉,好难呀!于是我的饺子各各“千姿百态”,个个“生龙活虎”的,有趣极了!我看看那经历过“风吹雨打”才包出来的饺子,乐呵呵地笑出了声,那可是我自己出了辛苦的汗水才完成的呢!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将饺子都包完了,把饺子放到沸腾的锅里去煮。一眨眼功夫,那饺子便浮上了水面,煮熟的饺子玲珑剔透,肉馅香嫩可口,吃起来香香软软,再蘸上一点酱油,吃完整个人都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香飘万里,包含了我的整个春节,更是那寒风凛冽的冬天中一丝温暖。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情感细腻。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