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鸟儿在树枝上唧咖喳喳地欢叫,正惬意地享受阳光的沐浴,却差点儿被一个大嗓门震下了枝头,便怒气冲冲地朝着一个窗户看去——
原来是这天早上姐姐吃完早餐后剩下半盘饺子,她正准备把饺子到进垃圾桶时,耳边响起了“雷鸣”:“可不能倒啊!”而这“雷鸣”便是把鸟儿震下枝头的“罪魁祸首”。
那么这“雷鸣声”是谁发出的呢?
看那些许的白发,炯炯有神的双眼,洗得发白的衣服——原来是我的奶奶。奶奶从房间出来,瞅见姐姐弯腰蹲在垃圾桶旁在倒饺子,便急忙奔向厨房,一边喊道:“可不能倒啊!”一边从姐姐手中接过饺子,拿袋子装好,放进冰箱说:“怎么能浪费粮食呢?”奶奶一向是这般节约惯了。在我的记忆中,奶奶看起来总是清清爽爽的、特有精气神儿,很少穿新衣服,身上永远是一套洗得发白的衣裳,衣柜里也只有那么几套衣服。有时候爸爸妈妈为她买衣服时,她知道价格要好几百后急得直跺脚,连说好几句“不要不要”,然后逼着爸爸妈妈退了。只有在爸爸妈妈撒谎说“这件衣服打了折,才几十”或“这是清仓大甩卖买的,八十块两件哩”才会高高兴兴收下,随后一穿就是几年。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让奶奶高兴一些,便夸奶奶:“奶奶,您这件灰色运动装好时尚呐!”奶奶慈祥地笑着,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瓜,这件衣服是黑色的!我几年前买的,还时尚呢?”我不可思议地望着奶奶身上的衣服,的确是隐隐透出些黑色,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奶奶不仅在衣物上节约,而且在饮食上也很节约,所以她在看到姐姐的浪费行为后急忙制止。姐姐有些埋怨道:“奶奶,那些吃的扔了不就扔了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塞在冰箱里又吃不完!”奶奶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进了房间。
过了一会儿,奶奶出来,牵着我和姐姐走上阳台,指着太阳对我们说:“你们看,天上的太阳是不是很耀眼?其实白天,天上也是有星星的,不过被太阳的光芒遮住了你们才看不到。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看不到别人的辛苦,节约粮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每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一粒麦子就是农民伯伯在烈日骄阳下用无数汗水辛苦劳作才种来的,有句古诗不是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吗?”
奶奶若有所思的停顿了一下,“袁隆平爷爷辛辛苦苦研究出杂交水稻,让我们中国人吃得饱饭,我们也该节约粮食,不该让浪费的坏习惯缠上我们才是。在我那时候,连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望,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哪像你们现在每顿饭都是大鱼大肉、五花八门的,还这嫌弃那不要的。你们在电视上看过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的条件多艰苦啊!上课所用的粉笔都只有短短一小截,生活条件那就更差了,看着他们,你们还怎么舍得浪费粮食呢?你们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改掉浪费的坏习惯,做一个节约勤俭的好孩子,好不好?”
我和姐姐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或许我和姐姐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是,我们从奶奶的教导中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应当珍惜。
从此,我们再不轻易剩菜剩饭了,因为节约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到了我们这一代,应传承、发扬!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