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真的可以写成一篇故事。
小时候读书,真是一种陶醉,我可以搬着厚厚的《柳林风声》钻到各种犄角旮旯里,比如说桌子底下,顺带还与父母玩了个捉迷藏。读到兴起时,猛一抬头,“喀咚”一下头便磕到了桌子,但还是捂着头继续品读那柳林河畔的风景与生活。任妈妈在外头不停的唤我h的名字,我也不会挪窝,现在想起,倒也真有意思,或许童年的快乐,也不过如此。
后来呀,我上学了。家里很快就多出来了几堆课本。每个报道日的下午,我都要和新学期的语文课本打个“招呼”。这次可不在桌子底下了,在阳台的小桌旁,我重新开创了一方“小天地”。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读书,她就细心的抚平一张张牛皮纸和碎花纸,包在书上,再细心地写上几个秀丽的小字。有很多个这样的午后,“八儿的腊八粥煮好了,老北京的春节闹起来了,牧羊人的种子也长成了一片森林”,母亲听着我念,嘴角含笑,一字一顿地为我纠正读音,一个个文字织成了美好的回忆,那故事篇篇,指引着我成长的方向。初遇那些故事,每一段,都充满了新奇与温暖。
蝉鸣透过绿叶,穿进阳光,是夏日的午后呀,自然是有些倦意的,闷热的教室里,安静的无生气,只有电风扇嗡嗡作响和粉笔有规则的沙沙声。同学们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迷迷糊糊在午后炙热的阳光里。老师停了停,笑着说:“把书拿起来吧”。于是,午后2点,闷热的阳光里响起了朗朗读书声。“走啊,走,我和阿妈走月亮……”,柔柔的月光,大大小小的水坑盛着一碗碗月亮,一切都好似在眼前,凉爽了这个炎夏,多了份清风徐徐。走啊,走,走月亮,走在这个夏天,大声朗读,唤醒了孩子们的疲倦。爽朗的读书声,成为了我的一种记忆,就和窗外的蝉鸣一样,成为我的阅读故事。
回首过往,书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回忆中,常有为武侠所振奋,为科幻所震撼,为童话所安慰的记忆,还有那个躲在桌子底下看书的小女孩,仍是我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
我与书的故事……,未完待续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具体,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