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是端午……”这不唱着唱着就到端午节了,还依稀记得上次过端午节的情景。
一大早我就被奶奶叫醒了。顺着楼梯下楼,顿时一阵浓烈的艾草香笼罩着了我。充斥着我的鼻腔,奶奶用手拍了拍我笑着说:“五月初五,你自己想想是什么日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奶奶正在泡粽叶,据他所说,这样的作业不一段,其实他又把糯米泡进水里,又拿出一袋豆沙与一袋枣。在这一切准备好之后,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我和爸爸合力在门上挂艾草,我拿起一捆艾草,用白绳在艾草上扎了几圈,接着挂在了门把手上,我看着门上的艾草,我爸爸为什么要在门上刮草啊?爸爸一边干活一边说,因为夏天要到了,用古人的话就是说避暑驱邪。
艾草挂好了,我们进门时发现奶奶正在包粽子,我跃跃欲试拿起粽子,也想学会包粽子,奶奶放慢动作也是包粽子的方法:先把粽叶交叉叠成一个圆锥再把准备好的糯米用勺子舀到粽叶里,塞进一颗到两颗的枣到糯米里,然后再放两勺糯米,最后包起来,用绳子绑着。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用粽叶叠成一个圆锥,但是包糯米的时候,糯米老是露出来,奶奶只好手把手教我,奶奶细心指导到,叠粽叶的时候一定要把下面的角弄进,然后才能把糯米放进去。我包里有包,但还是包不出一个像的,我很想放弃,但为了吃到美味的粽子,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学习,在奶奶的不懈努力之下,我终于包出了正常的粽子。
我们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问爸爸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爸爸笑了笑说,在战国时期楚国京都失守,诗人屈原原在被流放的路上,得到了楚王忧郁成疾,最终离世的噩耗,屈原又悲又愤,头和自信了,人们为了让雨下不吃屈原的尸体。所以往河里投了许多粽子,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
爸爸讲完故事,粽子也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到锅上蒸,我盯着锅里的粽子,心里早已迫不及待,“叮”的医生粽子真好了,我拿起一个粽子。不过他有多么烫,解开了绳子,剥开了粽叶,露出白白胖胖的糯米。我蘸上晶莹剔透的白糖,咬了一口,糯米香与糖的甜结合在一起,很是美味。
端午节真是一个令人开心的节日。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立意独到。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