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人未睡,研墨月明时。
依稀有一堆堆绿草湮没的古亭,最能清晰地展示的,却是蒙烟与雾以及微雨,雨很小,风细,风轻,永然地袭来书一阵阴凉,透过心扉,非说是寒气扑面,凉了稍粉的面庞,若是再望停久些,便俨然有一缕白衣在古亭中对坐,神圣与质朴结合,大概可以猜到他双颊的苍白与嘴唇的冰凉,镇定如君子的身躯怡如在吸引人的角度,燧石般坚定
这些淅淅沥沥的雨声忧郁地冲动了神经,白衣不曾微笑的眸子下,那不起眼的黑如花般突的绽放,充斥心灵与四肢的麻木,白衣冰清玉洁的修手微微抬起,昏暗中一道泽亮的白痕在宁静中呻吟,画面又静如黑夜,无限地蔓延,僵硬如冰霜的麻木浸在自己骨髓,偶尔有一丝灵动跃过,刹那而逝同夜空映村着。
一点点地云衫减弱她的厚重,背面透澈着月华的清辉,蒙尘的绿草堆光泽无限,如星星坠散,在露水的安闲中吮吸,白衣手捧的砚台也渐渐明楚,黝黑而泛着明亮,匀称的圆如星盘一般收集着撒下的月光,仿佛月光与砚台的灵魂相遇交织,绞柔的玉指似乎在用丝线撩动心扉,映着素色的蜡锦,终于让人领会到古亭的高雅,简短的石凳石桌有秩序的分布在亭中,一时的肃静竟让先前的荒暗消失的彻底。
水墨丹青,白衣便手持墨石,慢悠悠地将墨与盛满月光的研台融合,墨过之处成膏,便成了浓墨,墨下纸笔,便是此处墨画,浑着墨的新,才能描绘出极至的夜色,浓结着墨的纯,方可勾勒出无色的丝绸,唯有痴情凝视,才值得墨如此的渲染。
瘦尽笔力,不及墨染。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取材独特,语言流畅,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