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

三年级 叙事 958字
2023-04-10 22:26:08

俗语说:“物以稀为贵。”一旦某物种濒临灭尽了,就会引人注目。在这信息时代幸存下来的老巷就是如许。我也不能免俗,对那些古屋古桥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偏幸。

老巷是狭长的,细细的笔挺地延长向前看不到头。两旁是高墙似的楼房,灰蒙蒙的,披发着古木的幽香。青苔也是这里的居民,触目所及,幽幽的,向你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曾见过很多刻画冷巷古楼的画,但没有青苔的老巷是不真实的,就像水乡小镇不能没有小桥同样。

如今从新回到楼房。这类是典型的中国民宅,多半为两层楼,有的中间还有四合院。别看他高大严正的模样,你顺手一掰,墙上砖块的碎屑就会大块大块地掉下来。这位年逾古稀的白叟阅历这么多年风雨的腐蚀,显得那末弱不经风,但他曾经孕育了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还有这条小路。他是一名慈爱博大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长大,自己也渐渐朽迈,却仍然高兴庇护着自己的孩子,从不敢倒下。

巷与巷之间,流淌的是安详的水,在古老的河床上日复一日,看透了古镇的一切,年复一年地徐徐向前;毗邻的是早已筋骨疏松、行将就木的石桥,却未曾倒塌,不停深思着,沉睡着。河水就这么流了千百年,累得只得拖着迟缓的脚步,连一个浪花都激不起来。小河为人们尽了一生的责,却仍然那末难过、无力地呻吟着,风也不敢挑出她的几条皱纹。而河的老伴—桥,早已失去了昔日的俊秀萧洒,年老的老腿肿得都发黑。桥老了,便贪睡,偶然有行人吵醒了他,他便会打个欠伸—不过是掀动一块石块而已,但首次过桥的人定会“桥上行人欲断魂”。桥是个仁慈的老头,恶作剧并不是他的初衷。

单独的一条巷是笔挺的,但很多条笔挺的巷交错在一起,足以让你迷路,由于这是个难度极高的迷宫,除非有经验,否则确定找不着北。这里的每条巷都出奇的类似。在巷里走路可得当心,尤为在下雨天,水和青苔会让你摔得很惨。

老巷里是冷清的,也是热烈的。固然你四周几近看不见人影,但却可以听到洗衣服的身音,炒菜的声音,自行车铃铛的声音……闻到肥皂的亲热香味,菜油的呛人味道,轻轻从身旁拂过的一阵清风……它会使你觉得那末切近而又那末迢遥。

当步入这神圣疆域,漆黑与光明同时降临,小小的走廊通向何处,梦幻之风拂过耳际;

时钟在逆时针扭转,日历又翻回昨天一页,老巷在重复的独白,古老的歌谣一边又一遍;

或许我会消散,或许我会烧毁,但请你记得,在一个被人忘记或是怀恋的角落,曾经有条老巷。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取材真实,语言流畅,有自己的思考,情感细腻。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的描写惟妙惟肖,非常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