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寺

三年级 叙事 521字
2023-04-10 19:09:44

清泉寺旁,斟酌一碗烈酒,大口畅饮,身着纯白长袍,晚风中潜伏,银发如雪的暮年老者缓步行走,虽是缓步老者,却又丝毫不乏年少轻狂、自视清高之感,更是孤芳自赏,胸怀大志。

走着走着,些许累了,便在兰溪前坐下,稍稍整理装束之后,微微抬起头来,才发现眼前的溪水竟是奔西而去的,惊喜地伸出五指,略略拂过清凉明澈的流水。溪水的思绪渐渐渗入皮肤、穿透筋骨,产生出一种奇妙的碰撞,苏轼也觉察心中的峡谷越发宽敞浩大,怀着他的远大抱负和悠然。

刚要离开,转过头,忽见那轻轻钻出润土的兰芽还浸在溪中,是清新的陌头杨柳色,短小得令人怜爱。又是一条僻静的乡间小路,他触碰小路,发现全是沙子,干净得看不见任何泥土。

好奇心带着他不如沙路,而从苍穹中,落下小小雨珠,弹在绿意盎然的树林中,为树林增添点点新意。老人依旧不慌不忙,仰脸倾听着毛绒绒的杜鹃“布谷”“布谷”的清脆鸣叫,一声不吭。

只见他双眼微眯,颇有气势感叹道:“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他的笑声狂妄,气势轩昂,在这一片景色之中,将他的乐观描绘地淋漓尽致,将他一生的骄傲书写于历史,给人们留下一个个性鲜明、豪放清高的他。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突出,结构清晰,取材独特,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