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里,有一座“年老”的屋子,不大不小,墙壁上的青苔显露出了岁月的沧桑。这屋子便是我童年的老家。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站在屋里,望向窗外,唯一还留着我童年记忆的,也只剩下那棵柿子树了。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座很老的屋子,屋后有一片竹林,屋前有一些鸡在啄米吃。但是,只要一下雨,它们就会乖乖的回到笼里去。我透过窗户朝外面看去,一些跑得慢的小鸡便成了真正的“落汤鸡”。
这时候的雨景是唯美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整个世界朦朦胧胧的,被一层水雾笼罩着,仿佛是童话中的仙境。雨停了之后,世界上的万物都被雨点儿冲刷得干干净净,大路上会有积水,我便会穿上那双外婆送给我的大雨靴,笨手笨脚地走到屋外,拿起一把大扫帚,兴致勃勃地扫水。这时那些小鸡们便会露出它们的淘气样,跑出笼子玩耍,还时不时啄我一下。当然了,是轻轻地啄,因为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啦!
透过窗户,望向房子的右边,是一棵柿子树。没有人去打理它,它越长越高,已经有老屋这么高了。每年秋天,它都是那么的慷慨,结出许许多多的柿子来与我们分享。别看那柿子青青的,小小的,咬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呢!它软硬适中,而且像抹了蜜水一样甜,还有一股淡淡的草木的清香。
我总爱透过老屋的窗户去看它,因为挺立在后面的柿子树嵌在窗户里,像一幅镶在陈旧画框里的栩栩如生的画,让我百看不厌。
再说说窗前的那条“奇香路”吧!它的周围总开着一些争奇斗艳的鲜花儿。顺着“奇香路”一直往前走,就是外婆的小菜园与茶叶地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茶叶地,因为每年的清明假期,我总要在那儿采摘茶叶,有时还要放几片进嘴里嚼嚼,真香!
这间小屋是爷爷在世的时候建成的。小屋雕刻的十分精美,是用滑溜溜的木头建成的。为了这间小屋,爷爷可是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每天起早贪黑,辛勤的忙碌着,精疲力尽却不知疲倦。终于有一天,崭新的小屋终于诞生了,光彩照人,精致漂亮。为了让它更美丽一些,爷爷还去花园里采了好多好多的鲜花装饰在自己的小屋里,荣华富贵的玫瑰,鲜艳扑鼻的郁金香……别提有多美啦,让人深深陶醉。
爷爷念诗是最棒的,感情真挚,顿挫抑扬,有快有慢,耐人寻味。看见爷爷那专心致志的样儿,我立刻变得安静起来,爷爷读一遍,我也奶声奶气的跟着他读。于是我学会了很多很多的古诗,也知道一些古诗的翻译了,而且背的滚瓜烂熟。
念唐诗的人已经走了,浇花的人也已经走了,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空寂。
秋风沙沙地吹,吹散了我蓬松的头发。冰凉的落叶悄无声息地落下来,落在了我的掌心里,冰凉冰凉的。此时此刻,我正站在那间小屋的门前,默默地看着,默默的思绪着,那思绪随着风儿飘向了爷爷在世的童年……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