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想吃馄饨了!
奶奶做的馄饨,飘香了我的整个童年!记忆中那碗混沌正散着热气,那烟轻如尘,薄如纱,若隐若现,透出一抹神秘色彩。小巧玲珑的馄饨就如同一个个穿着白飘裙的姑娘在汤汁中舞蹈,有的如同一个吹弹可破,白里透红的璞玉;有的更似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汤料里忽沉忽浮。
“冬至馄饨夏至面!”这是奶奶的口头禅,奶奶一边做馄饨,一边给我讲故事: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和“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我听完惊异不已,这么美味的馄饨如何能吃出恨来?
奶奶做馄饨是很讲究的。先把肉洗净,放在菜板上,把肉切成条,然后,切成粒,最后剁细。她又从菜篮里拿出香菇、榨菜、葱等作料,同样切细,和肉一起放在一只大盆子里。放一些盐、味精、菜油等调料,拌匀。接着,奶奶拿了一只碗放了一些水在桌子上。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包馄钝了,她先把馄饨皮平放在手掌上,然后用筷子夹一点肉,接着把肉卷进皮子里裹住,再用手把皮子的两端反卷到中间用一点水把它们粘住。这样,一只馄饨就包好了。包好的馄饨放入锅中。不一会儿,锅中便弥漫出香气。
我走进前去,奶奶满头大汗地忙弄着,丝毫没有注意。
我的肚子不争气的发出了声响,脸一红,咽了咽唾沫,问道:“能吃了吗?”
奶奶笑了笑:“再等等吧。”
不一会儿,一碗香气四溢的馄饨摆在我的面前,里面的馄饨仿佛朵朵荷花,蘸上点醋,皮薄馅靓的馄饨浸在棕褐色的汤里,像一朵朵白云在天空中飘荡。绿色的香菜、青色的米葱、朱红色的虾米散落其间,看起来煞是诱人。吃入嘴中,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上初中后,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曾几何时,梦见自己又在奶奶家尝着她做的馄饨!
前不久,我家楼下新开了一家馄饨店,生意极好!刚进门,一股咸香味扑面而来,走进一瞧,老板拿起刚包好的馄饨放进一个大锅里,又抓起一把葱花,紫菜和虾米撒进去,看上去不错。
“老板,来一碗!”“好嘞!”不一会儿,一碗馄饨便摆在了面前,玉黄的汤汁,淡黄的虾米与其融为一体,紫菜点缀其中,舀起一个馄饨,剔透的皮儿,红色的馅儿,让人垂涎欲滴。吹了几下送入口中,咬下一口,薄皮儿破裂,微咸的馅儿伴随着佐料充满口腔。味道确实很好,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缺少了什么呢?
奶奶,我又想吃馄饨了!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清晰,取材真实,语言流畅。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