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也绝非没有恐惧和磨难,而逆境也许非小存在慰藉和希望。 ——题记
攀岩者在攀登绝壁时大多会因体力小支、恐惧和绝望而失败,实际上,大多数攀岩界的高手在与岩石相接触时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徒手攀岩》中的攀岩者亚历克斯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一个失误就会被剥夺生命的情况下,用仅仅一双手,征服了酋长岩。在事后采访他时,他说道:“当我来到这里时,意味着‘我已经准备就绪’,我讨厌挂在绳子上。”而我们的生命又勇尝不是如此,不断地因每一个不错的落脚点而欣喜,又不断地因每一处峭壁般的困境而畏惧、发狂而逃避。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亚历克斯这样看准一个目标就不会放弃,并且一心一意为这个目标付出全力的精神,那么生活中的困境就将不会再是困境,而生活也知赠予我们暴风雨后的彩虹。
有诗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他波澜曲折的一生中可谓“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却能在这样不顺的人生中像蜗牛感知雨水的气息那样,敏中锐地觉察到逆境的慰藉和希望。他将诗心与四季美景交融成篇,既有暖春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又有初夏的“绿槐高柳咽新蝉”,既有中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有寒冬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一生未尝没有失意和落寞,但他总能发现落寞中独特的还能美景。就像他在黄州时“日啖荔枝三百颗”,又贬儋州依旧不改吃货本性,吃鹿肉,喝椰子水,配上一块常人难以下咽的饼子,他便能在这坎坷路途中“一笑作春温”。生活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如果我们也像东坡先生这般,用一双美丽的眼睛,去将生活中的不如意通通生出花来,那么逆境也并非不能视作一种顺道。
古人言:“居安思危”,意为在人生顺畅的时作,也不能得意忘形,而疏忽了对自己的提升。这让我想起闭头锁国时期的大清王朝,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多令人痛心疾首的屈辱史正是警示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切记不能停滞及前、作茧自缚,而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个人人生紧密连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过峰之后是顺途,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那些令我们不满的、令我们畏惧的、令我们停下了向前的步伐的事情时,一定要用豁达的胸怀去包容它,用坚定的意志去面对它,用奋进的心灵去战胜它。人生踪迹如流水,一沉一浮会有时。生命河流会流经平原旷野,也会遭遇暗礁微谷。无法选择人生的境遇,那就选择面对的心情,坚信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丰富,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