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实验课老师说要带我们做会“飞”的鸡蛋,让鸡蛋在水中漂起来,这我可不信,我要亲自实践一下。
说干就干,实验开始了,要用到的材料有:鸡蛋、杯子、盐、清水和玻璃棒。看着眼前都是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实验能成功吗?我半信半疑。
我先把清水倒入杯子中,再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杯中,鸡蛋就像一头熟睡的大白猪一样沉在水底,一点漂起来的希望都没有。接着,我往玻璃杯里加入一些盐,用小棒子搅拌了无次数后,鸡蛋先在“空中”优美地“跳”了一下“芭蕾”,然后又倒头大睡。我还是不想放弃“大白猪”,又放了一些盐再次搅拌,这回,鸡蛋像醉汉一样转了个圈,又倒在地上睡着了,我真高兴它没有摔得“粉身碎骨”。我仿佛看到了一点希望的曙光,继续加了一点盐只有,奇迹诞生了:鸡蛋竟然慢慢地“飞”了起来,我高兴地喊起来:“爸爸妈妈,我的实验成功了!它真的“飞”起来了!”
我一边为这头飞翔的“大白猪”感到高兴,一边又不解,盐竟然可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妈妈回答:“因为清水的密度比鸡蛋小,盐能增大水的密度。盐加到一定程度时,盐水的密度就变得比鸡蛋大,鸡蛋就“飞”起来了。”妈妈的回答令我恍然大悟,原来都是密度这个小东西在搞鬼。
今天的实验真有趣啊!了解了背后的原理,肯定还有很多其他东西也能“飞”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