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里的土腥味

三年级 叙事 847字
2023-04-01 07:26:46

农民站在土上,他的皮肤是土似的焦褐色的褶皱,坚硬的发黄的指甲像嵌在土里的石,只有衣物把他和土地区分开。他佝偻着,面对着眼前怡然躺卧的庞大身躯,姿势近乎谦卑,抱着对母亲的敬重,他靠耕耘延续生命。

他的血肉是含着土腥气的血肉,他的命运是黏连在土地上的命运。工人随着飘动的黑烟奔走,游牧民跟着草原的四季兴衰和牲畜饥饿的肚肠迁移,他们的生活是飘散的蒲公英,他们的命运几乎是肆意的风,并不是不受到限制,只是这限制可能更促进成了他们的漂泊。可农民不同,农民的生活是土地给予的生活,是稻穗和果香给予的生活,是在限定空间里的生活。

他们的生命是被限制在那小小一方田地内的,他们生活的重心压在繁重的农事上,插秧、治虫、除草、收割,一年又一年,他们看老房子和破旧的村落,他们看稻谷从青到黄。正如费孝通说,直接靠土地谋生的人是黏在土地上的。农民正是一生都黏在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所赖以生存的东西禁锢了他们的视野,农事的繁忙几乎夺去了他们学习其他东西的机会。

现在的农民也大多是稍微上了年纪的人们,他们的守候多是出于习惯和执念,出于对哺育自己长大的土地的依恋。而年轻人的心思到底是飘忽不定的,他们的眼睛在渴望更广阔的世界,一片土地内不断重复的四季兴衰于他们来说太单调、太无聊了。可是农民,尤其是早先时候的农民,他们的身世会把他们捆在土地上。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即使在课业上不输他人,身世也把他捆在了土地上,于是机会被抹去,他就算聪颖,视野的被限制也注定会使他的一生蒙尘。

可即使拓展眼界、增长学识是社会的主流,即使大多数人并不喜欢日日双脚陷进泥土的生活,农民连在土地上的生命也有它的浪漫之处。艾青歌颂大堰河,习近平总书记把农民脚下的泥土与他们的真情相联系,叶文洁在农村的生活给过她心灵上的治愈。农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没有被世界的繁杂搅扰的纯洁的人们,他们就像土地一样坚实和纯粹。

因为经济的落后,农民大多也少被纷乱的利益关系影响,于是他们的心里往往有空间去盛最诚挚无垢的情感。农民的血肉里是土腥气,是单一的、坚实的、纯粹的土地。

教师点评:《血肉里的土腥味》有着颇富内涵的文题,独特的取材,炽热饱满的情感,加之流畅优美的文笔,富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章记录了土地与农民无法割舍的联系——农民努力种地,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敢疏忽,土地也从来没有辜负过农民的付出,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文章也体悟到了土地给予的生活对农民的意义——在泥土中劳作已成为农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命存在的方式,饱满的麦穗,累累的硕果,繁重的农事以及单调的日出日落无一不是土地的馈赠,他们离不开土地,也深受土地的影响,变得如土地一般单一、坚实、纯粹。正因如此,我们通过阅读,也和作者一同经历了感知土地、感受农民的过程,也同作者一样有了认知和情感上的变化,可以说,文章有着深厚、质朴的力量。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