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铁路,跨越山川湖海,经历万千沧桑,成了那条生命线。
袭清风,挽起稻田流水,坐在建水的米轨小火车上,随生命一起舞动。米轨道的两旁,是排排颇具古味的房屋。乡会桥的车站贮立于此。车站后是大片的荷花池,晨露还未褪却,晶莹剔透,宛若珠玉。已是收割时节,烈日当空,农人背起满筐莲藕,额上汗珠也如连成的线,倏然滑落。
中午,车站旁的餐馆,一道鲜美的藕汤,收获了莫大的满足。
再坐上那米轨火车,蜿蜒在农庄、山隙间。不时出现的车站的黄瓦雕梁,只叹,过往繁忙。
滇越铁路的必经地——蒙自碧色寨。走在这座古老的火车站上,一切似乎回到了过去。
掉漆的屋舍,挂着的英式老钟,无一不在诉说过往幕幕。百年时间里,它迎来送往。铁轨摩擦的声音中,记下了战火的故事。那段往事有联大师生一心求学的梦,也有抗日战士救亡图存的义。学子们从这儿上车的那天,一定是满怀希望,眼中有光的。大雨如注,陈岱孙先生写下“静坐听雨”,让学生带着清幽的梦,度过这段记忆。校长梅贻琦说:“时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滇越铁路,不仅是抗战通道的生命线,还是保存教育火种的延长线。滇越铁路留下的何止芳华,更有闪烁的民族魂。
忆往昔,无数有志青年在这条线上洒下热血,一位位大师在这条线上追逐梦想;看今朝,滇越铁路放下了肩上沉重的担子,与世人一同浏览过往。或许,我们不能共享繁华盛景,可我们能在这条线上寻故人,访挚友,洗心田。
滇越铁路,你是刻在我心底的那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