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园子里的桂花开了,淡黄色的小花在微风中摇曳、绽放;香气盈满了枝头。雨过风来,花瓣随雨丝飘落,连成一条条细线,婉转,绵延。那一条条细线,留在我心底。
终于回老家了,掰着手指一算,距离上次回来已是半年。外婆守候在家门口迎接,满脸喜色。回到屋内,她的手里已多出一件毛线衣。“新织的,穿上试试……”衣服穿在身上不大不小刚合适。外婆笑了,是张大了嘴,乐呵呵地笑,却更凸显出她眼角的笑纹与那满是皱褶的脸。年过七旬的外婆,头上早已银丝遍布,童年的光影又在心头浮现。
外婆年轻的时候,我还小,每逢寒暑假到来,我总要在她那儿待几天,最记得的便是她那爽朗的笑声和那双巧手里飞舞的针线了。
小园子里,我和外婆坐在凉篷下谈天说地,我在园里奔跑抓蝶。外婆在桂树下坐着她的小板凳,织着毛衣,讲着她的故事,故事内容似乎无穷无尽,幽远绵长……有时,我在她的身旁静静地听着,听得入了神,外婆手中的针线似乎也没有尽头。换了时光,换了季节,外婆的针线活却仍在继续。浓重的夏夜,桂花香飘绵延数十里,房间里,昏黄的灯光下,外婆还戴着老花镜慢慢编织,香气溢满心头。毛衣和手套要在秋天织好,冬天小孙孙才冻不着。长针与短针交织着,白线与灰线、金线慢慢缠绕,编织在一起。毛衣初具雏形,针与线的勾和挑织成了一件件花口长领、花边的毛线衣。我依在外婆身旁睡去,温暖了整个冬天。留在我对童年的记忆中,还有外婆桂花糖的香甜。
做桂花糖与糖人是外婆的绝技,七月桂花开放,外婆将桂花摇下,与麦芽混杂在一起,熬成糖浆,形成半透明的淡黄状黏稠糖浆。桂树下,外婆端来桌子,放置案板,用勺子舀起一勺便开始作画。糖浆从勺口流出连成细线,细线在案板上落下,形成了一个个金色的齐天大圣,又或是一条条栩栩如生盘旋的金龙。一条条淡黄的细线汇聚在一起,醉了眼,美了心。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尝到的是甜,是桂花的香,还有那浓浓的爱的味道。
桂花树下,外婆用她的满是老茧的巧手,用毛线编织温暖,用糖线描绘甜蜜。那一条条、一根根饱含亲情的线,永远留在了我心底,随时漾起幸福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