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田野上都长满了青蒿。记忆深处的青蒿,遍地都是。矮矮的一株,一簇簇的长在一起,占满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虽然矮小、渺茫,但是它们非常团结。
他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到春天,它们总会按时莅立人间,等待馋嘴的人们将他们摘走,做成美味的蒿子粑粑。每到节假日,我和妈妈总是喜欢去摘蒿子,在田埂上找啊找,摸啊摸,采摘了许多新鲜的蒿子。
妈妈的厨艺可谓一绝,毕竟我的妈妈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厨神。蒿子粑粑深受我们的喜爱,在清明上下,家家户户都会做蒿子粑粑,每家做的味道都不一样,也就代表了每户人家的性格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色。若是你觉得那家好吃,说明你就是跟那家人有缘分。
将新鲜的蒿子放在清水里洗净,捞出沥水。等水分控干净了,放在石臼里,用铁棒往里砸,看着青翠的蒿子慢慢地变成了墨绿色,石臼里传出阵阵清香。深吸一口气,瞬间觉得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将捣碎的蒿子倒出来,稍加点清水,挤成一个个坚硬的墨绿色的球。接下来就是米粉了,这米粉可是也有讲究的,不要机器加工的,要纯手工碾碎的,只有这样做出来的蒿子粑粑才能更加美味,有层次。
材料都准备好了。准备一个大盆,在里面依次倒入蒿子、米粉、腊肉粒、盐、辣椒未、水……搅拌搅拌,捏成一个圆圆的饼。油温差不多七成热的时候,依次放入蒿子粑粑。油就像一个个跳跃的小精灵在锅里跳呀跳,吵呀吵,叫呀叫。不一会儿就把蒿子粑粑煎的香气四溢,让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我飞快的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入口唇齿留香,咽下去,回味悠久,清香中略带一点苦涩,涩中又带一丝香甜。可谓“此物只得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我喜欢青蒿,除了它的美味,更是它的精神。它在它所在的地方默默奉献,从不怨这人世不公,它清高,即使渺小,亦有骨气。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情感饱满。作者依照了合理的顺序对事物做了描写和介绍。